問:聖經是神的啟示,是否代表聖經中講述有關科學的觀點也是來自神的啟示?聖經所說的是否該和現代科學沒有衝突?換言之,如果聖經提到有關科學的事情應該是現代甚至超越現代的呢?

答:聖經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猶太教徒1、基督徒固然視之為神的話,但我們需要留意聖經自己的宣稱及當中顯示的特性。在這一系列中,筆者會試著分析從聖經文本中得到有關聖經的知識:

如果讀者有看筆者之前「有關聖經」系列的文章,相信未看以下內容之前應該已有答案:聖經中的科學觀並不是現代的。

試想:為何神要將一些古人完全不明白的科學知識灌輸給當時的讀者?神想傳遞的訊息是關於祂自己並祂與人和世界的互動(神學);例如:神是一位怎樣的神? 人和神的關係是如何?罪與審判、神的救恩與救贖等等。為何要在溝通時使用他們難以明白及接受的觀點?既然神的默示是透過人而不是操控人來完成,為何要讓書卷作者寫下一些他自己也完全不懂或不認同的東西?

所以,聖經中提到有關科學的事情,理應根據作者和第一批讀者所身處時代的「科學」觀的2這亦是我們能從經文中觀察得到的現象

1. 古代的地理觀

細看聖經的描述可知其地理觀是屬於當代(即遠古近東世界Ancient Near East)的地理觀:包括世界是一塊平地、地是永不會移動,而陰間是在地底下深處的世界等:

1.1 地球是平的(Flat Earth)

有一些支持年輕地球創造論(young-earth creationists)的釋經者將以賽亞書40:22及約伯記26:10視為聖經在遠古已描寫地球實為球體的證據。但事實上原文所使用的字是指二維(2D)的圓形而不是三維(3D)的球體(sphere)。

以賽亞書 40:22
(和合本)神坐在地球大圈(和合本修訂版:穹窿;新譯:圓穹)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他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
(ESV): 22 It is he who sits above the circle of the earth, and its inhabitants are like grasshoppers; who stretches out the heavens like a curtain, and spreads them like a tent to dwell in;

約伯記 26:10
(和合本)在水面的周圍劃出界限,直到光明黑暗的交界。
(和合本修訂版)他在水面上劃一圓圈,直到光明與黑暗的交界。
(NASB): “He has inscribed a circle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s At the boundary of light and darkness.

現代科學所知的地球是一個球體(sphere)而並不是一個圓形(circle)。所以聖經在神學上雖然和遠古近東的文化有很大的差異,但古代希伯來人對當時世界的觀念與其相鄰的國度所理解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他們均只是透過肉眼來認識世界。以下是當時人們對世界的認識:


古代近東出土的「世界地圖」

上圖的重繪圖

如果純粹以科學的觀點來看,地球既然是一個球體,無論上到如何高的山,有最強的望遠鏡也沒有可能看到另一半球的事物,但經文是按當代的觀念為背景(筆者相信即使現代的讀者如果不以最科學的角度來看亦不會留意得到,但聖經並不是科學論文):

馬太福音 4:8-9(和合本):
8 魔鬼又帶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
9 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

啟示錄 1:7(和合本):
7 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這話是真實的。阿們!

1.2 不會移動的地

我們感覺不到地球在移動,反而憑肉眼觀察到太陽、月亮、星辰在我們頭上移動,聖經的作者們對世界的觀察也是一樣,但現代科學讓我們知道地球實在是以每小時約1670公里的速度在自轉中,所以聖經中的世界不是在移動的:

歷代志上 16:30(和合本):「全地要在他面前戰抖,世界也堅定不得動搖。」

詩篇 96:10(和合本):「人在列邦中要說:耶和華作王!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他要按公正審判眾民。

詩篇 93:1(和合本):「耶和華作王!他以威嚴為衣穿上;耶和華以能力為衣,以能力束腰,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

詩篇 104:5(和合本):「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

1.3 地和海的根基

乍看以下的經文,可能認為經文一早已揭示,地球是女火

約伯記 26:7
(和合本) 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
(新譯) 他把北極鋪在空間,把地球掛在太空
(和合本修訂版) 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
(ESV) He stretches out the north over the void and hangs the earth on nothing. 

但新譯本中的「地球」(ארץ)的原文意思是代表大地(land, ground),並不是現代人類從太空觀察中的地「球」(如1.1提到的,古人亦不知道他們所處的實在是一個星球)。有些釋經者會視「大地懸在虛空」是預視了科學的發現,但就如在1884年版的Cambridge Bible for Schools and Colleges中約伯記的釋經中提到,我們不能將這句和前面的「北極鋪在空中」分開3,他認為這段讚美神的創造的詩句是指大地沒有繫在天上(因為古人能看到地和天上的星宿在所分隔:可參考以下2.1有關「穹蒼」的介紹),並不代表大地下面沒有支撐,當然不能以此證明它是指對地球懸在太空中的觀念。事實上亦有很多經文均指出聖經作者是相信大地下有根基/柱子支撐:

約伯記 9:6(和合本) 他使地震動,離其本位,地的柱子就搖撼。
約伯記 38:6(和合本) 地的根基安置在何處?地的角石是誰安放的?
撒母耳記上 2:8(和合本) 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他將世界立在其上
詩篇 75:3 (和合本) 地和其上的居民都消化了;我曾立了地的柱子
約伯記 38:4 (和合本) 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那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罷!
詩篇 82:5 (和合本) 你們仍不知道,也不明白,在黑暗中走來走去;地的根基都搖動了。
希伯來書 1:10 (和合本) 又說:主阿,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什麼支撐著海?古人相信海底下有根基支撐著:

詩篇 18:15(和合本):「耶和華啊,你的斥責一發,你鼻孔的氣一出,海底就出現,大地的根基也顯露。」
撒母耳記下 22:16(和合本):「耶和華的斥責一發,鼻孔的氣一出,海底就出現,大地的根基也顯露。」

1.4 地下世界(Underworld)

古人相信死後的世界「陰間」在地的深處,當然從現代科學得知地的深處是地核,並不是「陰間」的所在:

民數記 16:33(和合本): 這樣,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活活的墜落陰間;地口在他們上頭照舊合閉,他們就從會中滅亡。
申命記 32:22(和合本): 因為在我怒中有火燒起,直燒到極深的陰間,把地和地的出產盡都焚燒,山的根基也燒著了。
詩 86:13(和合本): 因為,你向我發的慈愛是大的;你救了我的靈魂免入極深的陰間
阿摩司書 9:2(和合本):「他們雖然挖透陰間,我的手必取出他們來;雖然爬上天去,我必拿下他們來;」
腓立比書 2:10(和合本):「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啟示錄 5:13(和合本): 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
馬太福音 11:23(和合本): 迦百農阿,你已經升到天上,將來必墜落陰間;因為在你那裡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所多瑪,他還可以存到今日。

2. 古代的天文觀

不但聖經中有關地的觀念是屬於遠古近東的觀念,天的觀念也是一樣:

2.1 穹蒼(firmament)

古代希伯來人和當時近東國家所相信的一樣,他們看到天上的星宿和水沒有掉下來便相信天和地中間有一堅硬的「穹蒼」托著:

約伯記 37:18(和合本):「你豈能與神同鋪穹蒼麼?這穹蒼堅硬,如同鑄成的鏡子。」
約伯記 26:11(和合本):「天的柱子因他的斥責震動驚奇。」
詩篇 19:1-6(和合本):「(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他的量帶通遍天下,他的言語傳到地極。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歡然奔路。他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他的熱氣。」

2.2 穹蒼以上的水(天上的水)

古人看到天空是藍色的,有時候又會有雨水落下,便相信穹蒼以上有水,當天上的窗戶打開水便掉在地上:

創世記 1:6-8(和合本修訂版):「神說:「眾水之間要有穹蒼(和合本譯作「空氣」是現代化了)把水和水分開。」神就造了穹蒼,把穹蒼以下的水穹蒼以上的水分開。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穹蒼為「天」。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二日。」
詩篇 104:2-3(和合本):「披上亮光,如披外袍,鋪張穹蒼,如鋪幔子,在水中立樓閣的棟梁,用雲彩為車輦,藉著風的翅膀而行,」
詩篇 148:4(和合本):「天上的天和天上的水,你們都要讚美他!」
創世記 7:11(和合本) 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

2.3 穹蒼中的日、月、星辰

古人看到日、月、星辰懸掛在天上並不掉落,他們亦能觀察太陽以弧形的升降,所以相信「穹蒼」是呈「圓拱形」(dome)的,其中日、月、星宿便在此運行。

創世記 1:14-19(和合本修訂版):「神說:「天上要有光體來分晝夜,讓它們作記號,定季節、日子、年份,它們要在天空發光,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體,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了星辰。神把這些光體擺列在天空,照在地上,管理晝夜,分別光暗。神看為好的。有晚上,有早晨,這是第四日。」
馬太福音 24:29(和合本):「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筆者按:如星星真的墜落在地球,地球必定毀滅,所以這不是科學用語)
以賽亞書 34:4(和合本):「天上的萬象都要消沒;天被捲起,好像書卷。其上的萬象要殘敗,像葡萄樹的葉子殘敗,又像無花果樹的葉子殘敗一樣。」
約翰福音 1:51(和合本):「又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使者上去下來在人子身上。」」
希伯來書 12:26(和合本):「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

即使在十六世紀的1534年馬丁路德出版的德文聖經譯本,亦顯示「穹蒼」中有星辰,「穹蒼」上有「天上的水」,再在其上的「天上的天」才是神的所在。

古時的人所以相信如果走到地的盡頭便能接觸到「穹蒼」:

所以就以上所見,聖經的「宇宙觀」並不是現代科學的,而是古人透過肉眼所得的「宇宙觀」,以下是多張按遠古近東時期的宇宙觀所繪畫的圖形:


3. 古代的生物觀

除了天文地理,聖經中的生物觀也是屬於當代而不是現代的,例如:

蝙蝠因為懂得飛行而被視為鳥類(實為哺乳類):

利未記 11:13-19(和合本):「雀鳥中你們當以為可憎、不可吃的乃是:鵰、狗頭鵰、紅頭鵰、鷂鷹、小鷹與其類;烏鴉與其類;鴕鳥、夜鷹、魚鷹、鷹與其類;鴞鳥、鸕鶿、貓頭鷹、角鴟、鵜鶘、禿鵰、鸛、鷺鷥與其類;戴鵀與蝙蝠。」

兔子因為吃食的樣子被視為反芻:

利未記 11:6(和合本):「兔子─因為倒嚼不分蹄,就與你們不潔淨;」

兔子因為吃食的樣子被視為反芻:
創世記 1:21(和合本):「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 神看著是好的。」

芥菜種被視為最小的種子:

馬可福音 4:31(和合本):「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裡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

主耶穌也不過是以當時巴勒斯坦的人所熟悉的「最小的」來作比喻,他如果是說「orchid」,也沒有人認識和明白祂比喻的意思

種子是在地裡「死了」(但如果種子真的是煮熟的死了,根本不能再發芽生長):

約翰福音 12:24(和合本):「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哥林多前書 15:36(和合本):「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4. 古代的生殖觀

聖經中的生殖觀也是屬於古代的,他們視生育為男性的種子放入女性中,女性就如土地般孕育種子,所以不育的問題只是出在女性身上,但現代科學讓我們知道胎兒從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結合而成,而不育的原因也可以出自男性的精子上。

所有經文提及的精子其實原文是「種子」,父親是成孕的唯一源頭:

利未記 15:32(和合本):「這是患漏症和夢遺(原文是seed種子)而不潔淨的,」
(KJV) This is the law of him that hath an issue, and of him whose seed goeth from him, and is defiled therewith;

以下經文清晰表達了這種古代對生育的理解,利未實為雅各與利亞所生的兒子,但亞伯拉罕卻是雅各的祖父4

希伯來書 7:9-10(和合本):「並且可說那受十分之一的利未,也是藉著亞伯拉罕納了十分之一。10 因為麥基洗德迎接亞伯拉罕的時候利未已經在他先祖的身(原文是腰)中。」

原文的barren不生育,不單止用來形容不育的婦女,也用來形容不生產的土地:

創世記 11:30(ESV): Now Sarai was barren; she had no child.
(和合本):30 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

胎兒被視為在母親「土地中」的出產

詩篇 127:3(和合本):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 (ESV) Behold, children are a heritage from the LORD, the fruit of the womb a reward.
路加福音 1:42(和合本):高聲喊著說:你在婦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懷的胎也是有福的!(ESV) and she exclaimed with a loud cry, “Blessed are you among women, and blessed is the fruit of your womb!

總結

細心觀察經文可知聖經中的科學觀並不是現代的,因為聖經的目的並不是教導古人有關現代科學。聖經並不是講述科學的書,否則我們應該不用研究這個世界,反而應該研究聖經看看有否秘密隱藏在其中。聖經與現代科學並沒有矛盾,因為聖經只是根據它第一批受眾的「科學」用語來描述神所做的事情。

古人純憑肉眼的觀察也體會到神創造的偉大:

詩篇 19:1(和合本):(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科學有沒有讓神變得渺小?筆者認為剛好相反,科學讓現代人知道「世界」(或宇宙)比古人所認識的更加偉大:我們身處的地球只屬於太陽系的一點;太陽系只屬於「鄰近太陽系」的一點;「鄰近太陽系」只屬於我們身處的「銀河系」(Milky Way)的其中一點;Milky Way只屬於本星系群(Local Galaxy Group)的一點;本星系群(Local Galaxy Group)則屬於室女座超星系團(Virgo Supercluster)的一點;室女座超星系團(Virgo Supercluster)也只是本超星系團(Local Supercluster)的一點;在我們暫時可見的宇宙中,這個超巨大的本超星系團(Local Supercluster)也不過是其中的一點。

我們該明白聖經的本質並不是教導科學而是教導神學,聖經講述神是這宇宙的創造者,透過科學我們可以知道神的創造真正的偉大。所以基督徒不應該擔心任何科學發現會「推翻」聖經,我們更不需要嘗試以現代的科學眼光去理解經文,因為這不是正確的讀經方法,因為聖經只是用來教導我們關於神並門徒生命的:

提後 3:16-17(和合本):
16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17 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系列文章:
* 有關聖經(一):聖經是寫給我們的?還是為我們而寫的?兩者有什麼分別?
* 有關聖經(二):我們是屬於新約的基督徒,為什麼還要看舊約聖經呢?
* 有關聖經(三):神是如何默示聖經?神佔據了作者的心靈、操控他們的手去寫出聖經的內容嗎?
* 有關聖經(五):聖經是否有齊所有的答案?

相關問題:
* 聖經是否和現代科學互不相容?
* 神導進化論-再思聖經與進化論
* 科學家証明/否定了神的存在嗎?

參考文章:
“Does the Bible Teach a Spherical Earth?”(American Scientific Affiliation: PSCF 53 (September 2001): 159-169.) by Robert J. Schneider (PSCF是由一班相信神的科學家討論科學與神學並發表文章的期刊)

參考書籍:
* NIV Cultural Backgrounds Study Bible: Bringing to Life the Ancient World of Scripture by Craig S. Keener, John H. Walton
* Ancient Near Eastern Thought and the Old Testament: Introducing the Conceptual World of the Hebrew Bible by John H. Walton
* The Lost World of Scripture: Ancient Literary Culture and Biblical Authority by John H. Walton and Brent Sandy
* Beyond the Firmament: Understanding Science and the Theology of Creation by Gordon J. Glover
* Evolutionary Creation: A Christian Approach to Evolution by Denis Lamoureux
* Evolution: Scripture and Nature Say Yes by Denis Lamoureux
* The Language of God: A Scientist Presents Evidence for Belief by Francis S. Collins

若你有其他有關聖經或信仰的問題,可按這裡發問


  1. 對猶太教信徒而言,當然這單指舊約聖經 
  2. 準確來說該是世界觀,因為古代的人根本沒有科學觀可言,科學只是現代人的概念 
  3. 參考:http://biblehub.com/commentaries/cambridge/job/26.htm
    「To hang “upon” is to hang from; the representation, therefore, is that the earth is suspended, attached to nothing above it which sustains its weight, not that it hangs with no support under it. The representation obviously is the other side of that in reference to “the north” in the first clause. The eye was impressed by the great void between earth and the starry heavens. The latter were stretched over this abyss, upheld by nothing under them, a striking instance of the power of God; while the broad face of the earth lay firm below this void though hung from no support that upheld it. The idea of modern astronomy that the earth is a ball, poised free on all sides in space, is of course not found here.」 
  4. 如果硬要說這裡是指利未有亞伯拉罕的DNA是將現代科學讀進經文中。並且這裡明指利未是在他的先祖的身上,並不是先祖在利未的身上,所以這解釋並不符合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