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現在耶路撒冷的苦路,又稱苦傷路(拉丁文:Via Dolorosa,”Sorrowful Way” ),其有14站:
1. 安東尼堡:彼拉多審判主耶穌(可15:6-20)
2. 舖華石處:耶穌背起十架(約19:13)
3. 十架沉重,主耶穌首次跌倒
4. 馬利亞遇見耶穌之後跌倒在地
5. 古利奈人西門被迫為主背負十架(可15:21)
6. 維羅妮卡為主抹去汗血
7. 主耶穌第二次跌倒
8. 主耶穌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說話(路23:27-31)
9. 主耶穌第三次跌倒
10. 髑髏地:主被剝去衣服(可15:24)
11. 髑髏地:主被釘十架(可15:24)
12. 髑髏地:主死在十架上(可15:37)
13. 髑髏地:主的屍體從十架被取下來(可15:46)
14. 聖墓堂:主的身體被安葬在亞利馬太人約瑟的新墳墓中(可15:46)
苦路
顯然這14站中,很多也是聖經沒有提及過的,大都是後期傳說、想像加插的:如聖經沒有提及耶穌曾跌倒,更遑論是三次(第3,7,9站)、沒有提及中途遇見馬利亞或維羅妮卡(第4、6站)。即使聖經有提及過的地方,第一世紀的城市規劃和現在也已經有很大的不同。資深的聖經考古學家Jerome Murphy-O’Connor(即使他本人是天主教的學者)在講述苦路的歷史來源和演變經過時,也指出現在的1-9站不可能是真正的地方。
一直以來,教會傳統都以聖墓堂(10-14的地方)為耶穌的墓穴。花園塚作為各各他的說法,是到了1886年才被提出,其像髑髏的外表,也有學者指出是後來的地貎發展而成,並不是從第一世紀保存至今。苦路的起點,即耶穌受審的地方,該不是安東尼堡而是希律的宮殿;因為那裡的地方更華麗,更有可能是彼拉多選擇居住的地方。亞歷山大菲羅(主前20-主後50年),猶太人希臘哲學家,他稱大希律的宮廷為「總督府」house of procurators,這符合聖經對「總督府」(Praetorium)的記載(太27:27; 可15:16; 約18:28, 33; 19:9)。
近代聖墓堂的考古發現,提供更多的證據支持這是耶穌的墓穴。於1961年,聖墓堂進行維修時發現教堂和附近一帶,由主前第八世紀一直到主後第一世紀,一直是一個大型採石礦場。根據考古研究,這個採石場一直被使用到主前一世紀為止。那時,採石場被填滿,上面蓋上一層摻雜碎石的細褐色的土壤,採石場成為了花園或果園,種植穀類、無花果樹、橄欖樹等。並且這個採石場的果園,亦同時成為墓地。而在聖墓堂的附近亦發現了不少第一世紀的墓穴。這考古發現,正好符合約翰福音19:41 的細節:
「在耶穌釘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園子裡有一座新墳墓、是從來沒有葬過人的。 」
耶穌被釘十架的地方,也是在公路的旁邊(約19:20),並且在城牆之外(來13:12)。約瑟夫形容繞經這一帶的城牆時,提到一個城門名叫「花園門」,他說:「第二城牆由第一城牆的Gennath (即花園)門開始,它只包含城北的一角,並遠達至安東尼亞城樓。」(War 5.146),而聖墓堂的位置就是在第一世紀的第二城牆之外。筆者認為更有力的證據是:在主後44-46年,希律安提帕建了第三城牆,所以君士坦丁要興建聖墓堂時,聖墓堂的現址是在第三城牆之內。聖經指明耶穌是在城外受苦,但君士坦丁仍選擇在城內的地點興建,這代表他是依據早期的傳統而將教堂選址,並不是自行訂立的。四世紀的教會歷史學家優西比烏也記述耶穌的墓曾給破壞,並人在其上興建維納斯的廟宇,君士坦丁卻來到將這廟宇移除並興建聖墓堂。這樣看來,聖墓堂為曾安於耶穌的墓穴的可靠性比花園塚更高。
近代的學者如James K. Hoffmeier、Rainey, Anson F. 和R. Steven Notley根據最新的考古歷史資料,重構了當時第一世紀的苦路:
耶穌的苦路由雅法門之內的城堡地方開始,他被帶到上羅馬廣場 (Josephus, Jewish War 2.305, 315; 5.137),然後由當年的花園門Gennath Gate出城(Josephus, Jewish War 5.146),花園門之外應該是進城的大路,也許就在這個路口上,古利奈人西門剛從鄉下來到,被迫背負十字架。
當時負責釘十字架的百夫長,揀選了城門外的一個被棄的探石場,成為刑場。這個刑場的東邊有一塊突出的石,可能形狀似頭顱,故又稱骷髏地(可15:22),士兵便在這裡把耶穌釘死。採石場經過年月的雨水和風塵,已沾上一層泥土,耶穌被釘時正是四月,冬雨過後,探石場必定是長滿了野草和野花。同時,亞利馬太人約瑟,他搬到耶路撒冷之後,在這裡開闢了自己的新墳墓。在安息日來臨之前,他們趕快的將主的屍身埋葬(約19:40-42; 19:31)。這個採石場,今天被聖墓堂蓋住,現時的地面比當時的高了許多,但是苦路的最後5站(10-14),處於聖墓堂之內,是有考古根據的。相反,苦路站的1-9不可能是真正的地方,應該是位於城西,在雅法門和聖墓堂之間。
閱讀經文:
可 15:6-20->約 19:13->可 15:21->路 23:27-31->可 15:24->可 15:37->可 15:46;希13:12;約19:20
信念分享:
各各他與耶穌墓穴的位置至少有兩個可能的地方(花園塚與聖墓堂),但無論準確的位置是在那裡,可以確認的是那裡是一個空的墳墓。我們最重要的認信就如第一世紀已經傳給保羅的:「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林前 15:3-8)。耶穌已經按舊約聖經所預言為我們的罪捨命,釘在十架上並且三日後復活。在祂承受被出賣、離棄、辱駡、誣掐、羞辱、掌摑、吐唾沫、不公義的審訊、鞭打以至釘十架等邪惡時,祂還能說出一句「父阿!赦免他們」,祂做到了自己在「登山寶訓」 時所說的「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因著人的邪惡耶穌上了十架,但祂示範了能戰勝邪惡的愛。而祂的復活更預示了將來我們也能一同復活,戰勝死亡的應許。耶穌的死和復活該讓我們充滿感激、充滿愛、激勵和盼望。
思考問題:
- 來到耶穌曾生活、為我們受苦、釘死、復活的地方,你對耶穌為你所做的有什麼新的啟示?
- 耶穌的愛不是要令我們悲傷,而是要激勵我們去愛,也用這份愛去戰勝邪惡,也不再為自己而活(林後5:13-20),你會怎樣將這份愛帶給身邊的人,作基督的使者?
參考資料
- Archaeological Views: Golgotha: Is the Holy Sepulchre Church Authentic?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42:3, May/June 2016) by Marcel Serr and Dieter Vieweger
- 苦路 Via Dolorosa
- 聖墓堂/花園塚 Holy Sepulchre/Garden Tomb – 聖墓堂的考古發現
- 新苦路 New Via Dolor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