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問:可6:18中施洗約翰是在挑戰掌權者的不公義嗎?如何與「順服君王、掌權者」的教導調和(羅13:1、多3:1) ?基督徒是否應該像施洗約翰般指出別人的罪?

答:施洗約翰是在挑戰掌權者的不公義嗎?筆者的看法是既「是」且「否」。

筆者先將施洗約翰與希律安提帕互動的相關經文臚列如下:

馬可福音 6:14-20(和合本修訂版):
14 耶穌的名聲傳開了,希律王也聽見。有人說:「施洗的約翰從死人中復活了,因此才有這些異能在他裏面運行。」
15 但別人說:「他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正如先知中的一位。」
16 希律聽見卻說:「是我所斬的約翰,他復活了。」
17 原來,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派人去抓了約翰,把他綁了在監獄裏,因為希律已經娶了那婦人。
18 約翰曾對希律說:「你佔有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法的。」
19 於是希羅底懷恨他,想要殺他,只是不能。
20 因為希律怕約翰,知道他是義人,是聖人,所以就保護他,雖然聽了他的講論十分困惑(註:「十分困惑」:有古卷是「也做了許多事」。),仍然樂意聽他。

路加福音 3:18-20(和合本修訂版):
18 約翰又用許多別的話勸百姓,向他們傳福音。
19 希律分封王,因他兄弟之妻希羅底的緣故,並因他所做的一切惡事,受了約翰的責備
20 希律在一切事上又添了這一件,就是把約翰收在監裏。

馬太福音 14:1-10(和合本修訂版):
1 那時,希律分封王聽見耶穌的名聲,
2 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人中復活,因此才有這些異能在他裏面運行。」
3 原來,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抓住綁了,關進監獄,
4 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佔有這婦人是不合法的。」
5 希律就想要殺他,可是怕民眾,因為他們認為約翰是先知
6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
7 於是希律發誓許諾隨她所求的給她。
8 女兒被母親指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我。」
9 王就憂愁,然而因他所發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下令給她
10 於是打發人去,在監獄裏斬了約翰,

首先,施洗約翰是在挑戰掌權者嗎?是的,他是在挑戰希律本人所犯的罪惡(太14:4),但他是在挑戰政權嗎?是否因為看見掌權者的不公義就向群眾指出來呢?

從上列經文可以看到,約翰並不是平白無事的去挑戰掌權者希律的罪,更不是背著希律在群眾面前挑戰他或嘗試推翻他。經文指出施洗約翰對希律的批評是親自對他本人說的(可6:18:「對希律說」、太14:4:「對他說」,兩段經文也指出這番話不是對群眾而是親自對希律說的)。施洗約翰並不是向民眾批評希律的惡行,叫他們推翻希律,而是他當著希律的面去指出他的不是。

為何他會挑戰希律呢?為何他有機會向希律面對面說話呢?施洗約翰是民眾所確認的先知(太14:5),他也是祭司的後代(路1:13),很有可能希律因為施洗約翰的身份、人氣而想召見他,就像後來他想見耶穌一樣(路9:7)。可6:20指出施洗約翰和希律彼此曾有對話機會,希律王也聽了他很多的講論(相信施洗約翰亦因這次面談而下監,經文無證據顯示希律是去了約但河才聽他講論的,也有違上述指出施洗約翰的那番話是只對「他」/「希律」說)。

當然施洗約翰面談時可選擇不指出希律的錯,但他還是說出來了(「你佔有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法的。」),雖然他說得毫不激動,只是說出他所行的是「不合法」,意指不合舊約的律法(利18:16、20:21)。由於希律安提帕管治的正正是守舊約律法的猶太人,約翰因此指出他作為猶太人的君王該守猶太的律法也不足為奇(或是希律主動請教他?)。即使被施洗約翰當面指他所作的不合法,希律最初對處決約翰是猶豫的(可6:20;太14:5),只是將他收監。雖然最後也因希律愛面子並受希羅底的慫恿下殺了他(太14:9)。

施洗約翰這段與希律王的互動是否促成為基督徒的生活模範?就是「主動」去指出掌權者的罪行?基督徒有責任不斷去指出別人的錯嗎(不論是君王、官長、名人或任何人)?如果有留意新約經文,施洗約翰挑戰的罪人都是那些主動找他要受洗的人(太3:7),並不是隨便因看到別人有罪而主動去挑戰他們,或是指名道姓的以某些人的罪行為其他人的教導。當被問及時,他也有教導他們該如何悔改(路3:10-14)。主耶穌也是這樣,祂挑戰的是那些前來聽祂教導的人,即使他挑戰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罪,也是當面指出他們的錯(太23:注意耶穌稱呼「你們」,他們是在場的)。主耶穌有提醒門徒不要效法法利賽人和希律的行為,但說法卻是非常的含蓄(「防備他們的酵」:可8:15;路12:1),甚至門徒有些不明所以。

這也合乎耶穌的教導「你們不要論斷人」(太7:1)、「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太18:15,當然這本是應用在門徒之間)。施洗約翰對希律的挑戰是親自與他互動時發生的,並不是在其他群眾中批評掌權者,所以也不構成為和「順服掌權者」的經文有衝突:

羅馬書13:1 (和合本)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

提多書3:1 (和合本)
你要提醒眾人,叫他們順服作官的、掌權的,遵他的命,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那麼,對基督徒來說,我們不在其他人面前指出掌權者的罪是錯了嗎?筆者的問題是其他人沒有看到那些罪行嗎?並沒有其他人指出嗎?其他人有誤會那些行徑是合理嗎?基督徒有責任作官長或君王的道德判官嗎?看來耶穌沒有給我們權柄這樣作。保羅曾這樣說:

哥林多前書 5:12-13(和合本):
12 因為審判教外的人與我何干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麼
13 至於外人有神審判他們。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基督徒只有權柄審判那些教內的、選擇跟從神的弟兄姊妹,或向那些想尋求神的人指出他們的罪讓他們悔改歸正。我們身處一個充滿罪的世界,如果基督徒是要作別人的道德判官,那麼所有的心力時間都放在指責別人身上了。耶穌挑戰的法利賽人,正正是常挑戰別人的不是,好讓自己心裡覺得比別人優越(太9:11;可2:16;路7:39、15:2、18:11),這也有違了基督叫我們愛罪人、不要論斷人的教訓。

後來主耶穌被帶到希律安提帕,這個曾殺害祂肉身上的表兄施洗約翰的兇手面前:

路加福音 23:6-12(和合本):
6 彼拉多一聽見,就問:這人是加利利人麼?
7 既曉得耶穌屬希律所管,就把他送到希律那裡去。那時希律正在耶路撒冷。
8 希律看見耶穌,就很歡喜;因為聽見過他的事,久已想要見他,並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蹟。
9 於是問他許多的話;耶穌卻一言不答
10 祭司長和文士都站著,極力的告他。
11 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視耶穌,戲弄他,給他穿上華麗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裡去。
12 從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

為何施洗約翰會挑戰希律,耶穌卻不挑戰他?至少也要挑戰他殺了義人施洗約翰吧?耶穌這是無視希律的罪嗎?施洗約翰還要比主耶穌公義嗎?

看看耶穌怎樣對待可以將他處死的彼拉多:

約翰福音 19:9-11(和合本):
9 又進衙門,對耶穌說:你是那裡來的?耶穌卻不回答。
10 彼拉多說:你不對我說話麼?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麼?
11 耶穌回答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所以,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

耶穌指出彼拉多的權柄是來自神的,祂亦沒有對彼拉多說好說歹(留意保羅對官長及另一個希律王亞基帕二世的互動:徒23:1-5;徒25章),耶穌並不是怕他,而是祂讓父神作最後公義的審判(彼前2:23;約12:47-48;羅12:17-21)。

總結:
筆者認為基督徒並不是世人的道德判官(包括官長、名人、任何人),福音並不是要不斷找人家的罪並指出來。耶穌教導我們「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太9:12;可2:17)。祂要門徒「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太28:19)。祂是以愛來贏得罪人的跟從和悔改,祂對稅吏撒該的態度應該是我們的模範(路19:5-10)。我們需要挑戰一些想聽神的話的人的罪,讓他們能悔改歸正,但外人、沒有尋求神的人是由神所審判。所以筆者不認為基督徒有責任在看到別人的罪時就爭著指出,甚至在其背後議論。基督徒挑戰人的罪是想讓人悔改歸正,並且該是面對面的事。掌權者、政府的審判者並不是基督徒,而是審判萬民的神(彼前1:17、4:17;啟6:10-17、20:12-13)。

所以「是的」,施洗約翰面對面的指出希律王的錯,但「不是的」卻不是他主動去挑戰掌權者的錯,這不是他的職事,他的職事是預備人去歸向神、去悔改而不是單純指出人的錯。

相關問題:
* 基督徒參與遊行符合聖經教導嗎?

若你有其他有關聖經或信仰的問題,可按這裡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