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將會於下文介紹《但以理書》第二及第七章所論及「四國」的不同立場所持的論點及優弊之處。雖然鄺炳釗的但以理書註釋中的附錄已有詳細的分析,但這裡的分析和他不同是只集中在第二和第七章的經文。

第二章尼布甲尼撒夢中大像的不同部分﹑第七章但以理夢中的四獸,分別象徵著四個國家。是哪四個國家?歷代以來主要有三個看法:

1. 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

依據這看法,第二章大像的頭指巴比倫,胸膛和膀臂指瑪代波斯,肚腹和腰指希臘,腿和腳指羅馬,大石則指基督的第一次降臨。而第七章的獅子指巴比倫,熊指瑪代波斯,豹指希臘,第四頭獸則指羅馬。第四獸的「十角」是由古羅馬帝國至末世所有的國度。而「小角」則是末世那與上帝作對的敵基督。

優點

  • 這是傳統流行的看法,早期猶太拉比與教父都視第四國為羅馬帝國
  • 但2:44提到「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基督徒很容易將這個國想當然就是新約的教會,是在第四國出現後列王在位時出現的,如此說來第四國便當是基督出生時的羅馬帝國。
  • 由於第二章和第七章同時提及四國,顯然是有關聯,而7:27又提及「 國度、權柄,和天下諸國的大權必賜給至高者的聖民。他的國是永遠的;一切掌權的都必事奉他,順從他。」,這永遠的國是在第七章的第四國之後,如第二章「存到永遠的國」相呼應。所以這四獸指的四國亦應該和大像不同部份的四國相對應。這個存到永遠的國亦為基督徒理解為教會,羅馬帝國期出現。
  • 主耶穌自稱為「人子」,與但以理書第七章所描述駕著天雲而來的「人子」相配合,而他亦將第9章「那行毀壞可憎的」與聖殿於公元70年的被毀連上(太24:15),讓人覺得但以理所描述的異象是指向羅馬時代。
  • 保羅在帖後2:4提及「沉淪之子」時也借用了但以理書七章的言語,讓人覺得那「小角」必定是「敵基督」。

缺點

  • 第二章指出第二國不及第一國,但瑪代波斯的版圖和國祚都比巴比倫大和長遠,並沒有不及的地方。有人說是指屬靈,筆者覺得這純粹是胡謅,巴比倫就是因為驕傲及行惡過份,先知才預言神之後會刑罰它。且波斯王還是讓猶太人回國修復聖殿城牆的,所以完全不成立。
  • 如果第三國是指希臘,雖然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驍勇善戰,但他王國的頂峰的版圖亦不及波斯最強盛的時期。況且波斯國管轄這大遍土地歷時二百年,但亞歷山大大帝的國土只有九年便被手下將領瓜分為四,「掌管天下」好像不太吻合。

那「十角」與「小角」是在第四獸的身上的,為何突然會變成代表其他的國家/王?這和天使解釋一獸代表一國並不吻合。「至於那十角,就是從這國中必興起的十王,後來又興起一王,與先前的不同;他必制伏三王。」,如果第四獸代表羅馬,那十王無論是字面的十個還是象徵,都應是屬於羅馬的王而不是其他國家的王。

如果第四國是羅馬,那腳趾是什麼?2:43節提到「那國將來也必分開」,是指東西羅馬分開嗎?但羅馬帝國分成東西兩邊是基督第一次來到以後很多年之後的事,這又難以協調。

第七章所指「他必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必折磨至高者的聖民,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的小角,第八章及第十一章所描繪的安提阿古四世相似,為何七章是指「敵基督」而其他章是指向安提阿古四世呢?

基督來臨時是羅馬的盛世時期,並沒有將羅馬帝國打碎。

2. 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和末後興起的羅馬

依據這看法,第二章大像的頭指巴比倫,胸膛和膀臂指瑪代波斯,肚腹和腰指希臘,腿和腳趾指羅馬帝國,腳趾指末世的十個君王,大石乃表徵基督第二次降臨所建立的千禧年國。而第七章的獅子指巴比倫,熊指瑪代波斯,豹指希臘,第四頭獸則指羅馬帝國。第四獸的「十角」指末世新興羅馬的十個君王,他們同時掌權。和第一個看法一樣,這「小角」是指末世那與上帝作對的敵基督。

優點

這看法比第一個看法容易協調「十角」和那被指是「敵基督」的「小角」的關係,因為他們均屬於末世的王。

缺點

  • 腳和腳趾有一大段時期的空隔,這看法的提倡者說是現今的世代,但沒有證據支持這說法,一直以來解釋大像的異像時亦沒有出現過其他的空白時期,所以純屬臆測。
  • 這與第一種看法有同樣的缺點,就是將「十角」和第四獸視為兩個國度(參以上缺點3)。沒有任何證據支持。

如以上相似,如果「小角」是「敵基督」,那他就是這新興的羅馬帝國的王,這亦純屬臆測。

羅馬帝國已徹底覆亡,這個所謂「新興的羅馬帝國」也是純粹虛構的,沒有證據支持。

同第一看法相似,將「小角」視為「敵基督」則完全漠視這異象和第八章、十一章等所描述的安提阿古四世的關聯。

3. 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 (筆者的看法)

依據這看法,第二章大像的頭指巴比倫,胸膛和膀臂指瑪代,肚腹和腰指波斯,腿和腳指希臘,大石則指基督的第一次降臨。而第七章的獅子指巴比倫,熊指瑪代,豹指波斯,第四頭獸則指希臘。第四獸的「十角」是指北國西流基王朝的十個君王。「小角」則指安提阿古四世。

優點

  • 如果第二國為瑪代則符合第二章不及巴比倫(但2:39)的描述。
  • 如果第三國為波斯則符合第二章「掌管天下」(但2:39)的描述。
  • 如果第四國為希臘,這符合第二章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打壓列國的描述,第七章描述第四國與前三國不同的描述亦都符合(但7:23),因為希臘是唯一一國位處於西邊的國度,如前三國均是源於中東一帶的不同。
  • 如果第四國為希臘,這就解釋了第二章中國度的分裂。「你既見像的腳和腳指頭,一半是窰匠的泥,一半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也必有鐵的力量。 」在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王國被四個將領瓜分,但與以色列或巴勒斯坦有關的只是多利買王朝與西流基王朝(就是第十一章所詳述的南方王和北方王),所以這兩半亦是指這南北王朝,而北方的王朝是較強盛的一方。

第二章藉尼布甲尼撒的夢講述第四國最後會分裂為南北王朝(指在巴勒斯坦有影響力的),第七章講述了會逼害聖民與改變節期、律法,驕傲自大的安提阿古四世。第八章花了一整章的篇幅述說波斯如何被希臘取締,然後再指向一小角安提阿古四世要如何逼害聖民,使聖殿荒涼。第九章再指向這個安提阿古四世如何使聖殿荒涼、獻祭止息,但終必滅亡。第十一章花了整章去講述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死後所分裂出來的南北王朝(多利買王朝與西流基王朝)的事件,然後聚焦至一個「卑鄙的人」起來作王(大部份學者都同意是指安提阿古四世)。以此說來,第四國是希臘的解釋將整本但以理書的異象串連起來,由遠至近的指向一個在主前二百年時期會逼害聖民、殘踏律法與聖所的暴君安提阿古四世。結合第三和第六章描述但以理與三友在面對逼迫及離棄神的律法的引誘時仍能至死忠貞的例子,第四與第五章神如何謙卑及懲治驕傲的王以顯示自己的主權。可見整本但以理書不論是敍事與啟示的部份也是有同一主題,就是神在人間掌權,無論面對任何的逼迫也要至死忠心,神最終亦會懲罰惡人。

缺點

如果第四國為希臘而大石指基督的第一次降臨(這是鄺炳釗提供的看法),這與基督在羅馬時期出生不配合。所以,筆者認為這大石並不是指基督的第一次來臨,只是代表神的審判來到安提阿古四世。顯示了神的主權高於世上的王權,而神的主權在天下是直到永永遠遠的。

參考資料:
* 國際釋經應用系列.但以理書(Vol.27)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 Daniel (Traditional Chinese) by 沖伯.朗曼三世 (Tremper Longman III) (支持第三種看法)
* 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 Daniel by Tremper Longman III (以上的英文原著)
* 天道聖經註釋-但以理書 by 鄺炳釗 (支持第三種看法)
* God in Control: An Exposition of the Prophecies of the Book of Daniel(2nd Edition – 2006) – Dr Robert J.M. Gurney (支持第三種看法,作者將新版放上網供免費下載)
* Daniel (Prophet to the Nations) by John Oakes (支持第一種看法)

若你有其他有關聖經或信仰的問題,可按這裡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