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將提供有關《約書亞記》的研經資料,沒有註明出處的是筆者的註釋,並會不時作出更新:(最後更新日期:2018年5月16日)

約書亞記整卷書的簡介(來源:The Bible Project)

全書大綱(有中文字幕):

第一章

四十年的曠野流浪將要結束:
02DCB5B7-4BBF-4DDF-BD9F-F2EC39393B74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4
《和合本》中的「伯拉大河」:即「幼發拉底河」。

《中文NET》
「赫人的全地」:「赫人之地」(the land of the Hittites)不是指主前二千年古赫人王國的安納托利亞(Anatolia)(今日的土耳其 (Turkey)),而是指敍利亞(Syria),主前一千年一些銘碑有所提及。《七十士譯本》(LXX) 缺這片語,可能是抄經者的添加。

「大海」:(the Great Sea)。這名稱專指地中海(the Mediteranean Sea)。

1:6
「剛強壯膽」:約書亞被耶和華和摩西多次提醒要「剛強、壯膽」(申3:28、31:6-7、23;書1:6、7、9),連群眾都跟他說要剛強壯膽(書1:18),可見他真的害怕(從表面上看出?還是他自己私下分享則無從得知)。但約書亞自己本身就是個戰士(出17:13),年輕時就作摩西的助手(民11:28),是被差派去窺探迦南的探子中回來報好信息而存活之兩人之一(另一位是迦勒:民14:38)。他那一代二十歲以上的男子因為不信已經在過去四十年間在曠野死去,所以他是除迦勒以外最年長的領袖,亦曾被摩西在眾人面前按立為接班人(民32:12;申31:7、34:9)。他也是唯一能隨摩西一起進會幕及上西奈山四十天領律法的人(出24:13、33:11;申31:14)。有以上的履歷,本該可以十分有信心,但外在東西不能取代內心的爭戰。他的師傅摩西也不能將以色列人帶進迦南,他能嗎?以色列人會再次反叛嗎?等等的問題也真的考驗人的信心和勇氣。但英雄不是沒有軟弱的人,而是克服軟弱的人。

1:7-8
耶和華提醒他倚仗的不是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反而是遵從摩西吩咐的一切律法。神要他畫夜思想(詩1)律法才能謹守遵行並得以道路亨通。

1:13
《中文NET》
「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所吩咐你們的話」。這吩咐可見於申命記3:18-20。

「這地」。指約但河東(trans-Jordan)地區,分與這些支派之地。

第二章

562DE115-0287-4DB5-8B49-8F962CA24B0B
(圖片來源:BiblePoint)

2:1
「什亭」:以色列曾在這裡與摩押及米甸女子行淫而被懲罰(民25:1:參那裡的註釋)
「喇合」:她雖為迦南人,但因她的信心讓她全家得救並成為以色列人的一份子(書6:17,23,25;來11:31;雅2:25)。她也是波阿斯的母親(或先祖),是耶穌基督的先祖之一(太1:5)。

2:4-5
「耶利哥王」:迦南是由城市邦國組成,每個城邦都有自己的王。

喇合對耶利哥王的話是明顯的假話,但為何她沒有受到神的懲罰?

出1:15-21、書2:1-5:說謊不是罪嗎?為何神會祝福這幾個說謊的人?

2:9-13
從這裡可以看出喇合的信心,她已確認耶和華已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但和其他迦南人不同,她選擇歸順耶和華(書11:19)。她的信心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一家的人。

第三章

9B9E07A7-B5B5-4BB6-8A23-479A30496C49
(圖片來源:BiblePoint)

3:1
約旦河是珍貴的水源,由於人口膨脹,近代的約旦河寬已經窄了很多,但在約書亞的時代應該寬闊很多。

現代約旦河,對岸就是約旦(約旦河東伯大尼),攝於2017年:
D7FB6E45-E7F4-47DD-B989-130C9D26586D

3:4
《中文NET》
「九十公尺」。原文作「二千肘」(two thousand cubits)。確實距離不詳。但一肘可能相當於45公分(18英寸)的長度。

3:5
「分別為聖」:耶和華曾在上一代以色列人眼前降臨西奈山,那時以色列人也要分別為聖(出19:9-15)。

3:10
這就是迦南地的七族人(徒13:19)。

3:16
「亞拉巴海」即「鹽海」(Salt Sea),是「死海」(Dead Sea)的古稱。

第四章

4:1
全國都過了河,其中只是帶兵器的軍隊也有四萬人(4:13)

4:4
看來這些石頭都頗大才需要扛在肩上。

4:9
「直到今日」:作者寫這卷書時那石頭立的記號還在。

4:18
這裡說明抬約櫃的祭司從約旦河中上來,腳掌一落地約旦河水就流回原處,可見這是一個明顯的神蹟。並且河水那時是漲滿兩岸的情況。

4:19
《中文NET》
「正月初十日」。正月是亞筆月(the month of Abib)(現代曆法三月下旬、四月上旬間)。在埃及的逾越節(the Passover in Egypt)亦是發生在正月初十日(參出12:2; 13:4)。

4:20
「吉甲」:約書亞將從約旦河取來的十二塊石頭立在吉甲作記念(4:20),並在這裡行割禮(5:2-9),守逾越節(5:10-11),並嗎哪在那裡停止(5:12)。
8E50A0DE-EC6A-431A-BD10-0E9F5F867EED.png
(圖片來源:BiblePoint)

第五章

5:1
迦南的戰事是耶和華的戰事,迦南諸王膽怯並不因以色列人的強大而是因為耶和華的大能。但他們沒有因此而投降,反而還結盟想與神對抗(書11:19)。

5:2-5
割禮是耶和華與亞伯拉罕後裔立約的記號(創17:10-14),但第一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即使受了割禮(5:5),卻沒有聽從耶和華的話而死在曠野的路上(5:6)。不知為何第二代的以色列人沒有在出生時行割禮(原應在出生第八天行:創17:12),可能與第一代人受審判有關。但在進入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的應許之地前,這新一代以色列人需要和耶和華行割禮來立約。
EF701D22-9567-492E-A6E3-302AC90B3FBB
(圖片來源:BiblePoint)

5:7-9
成人行割禮十分疼痛,行完之後會影響活動、作戰能力(創34:24-26)。他們面前就是強敵與堅城,在這情況下進行割禮本是十分危險的舉動,但基於對神的信心他們照行如儀。

5:10-12
這是他們進入迦南地後守的第一個逾越節。他們開始吃迦南地的出產但同時嗎哪亦停止降下。換言之他們必定要攻進迦南才能繼續有糧食的供應,所以亦沒有打持久戰的本錢。但似乎他們亦不需要擔心,因為他們沒有為神打仗,反倒是神為他們打仗。

5:13-15
這位拿著刀的耶和華使者(另見:民22:23-35;代上21:16-27)是誰?他自稱為「耶和華軍隊的元帥」,並且祂要求約書亞脫鞋,就像那位在荊棘的火焰中向摩西顯現的耶和華的使者一般(出3:2)。近代學者研究舊約發現耶和華會以人形顯現時化身為耶和華的使者,他們接受敬拜並且在和人對話中以耶和華/神的身份說話(另見:創18:1-2,13-14,16-17,20,22,26,33;留意三人中一位是「耶和華」,另兩位進入所多瑪的稱為「天使」:創19:1)。

約書亞問祂:「你是幫助我們,還是幫助我們的敵人」?那人卻答「不」。應該問的問題不是祂站在那一方,而是以色列人是否站在耶和華的一方。我們有時希望神站在我們一方,但沒有想到自己是否站在神的那一方。

第六章

6:1-11
這是古往今來最奇怪的作戰策略,就是叫所有士兵圍城行走(6:3),祭司吹角(6:8-9),抬著約櫃(6:8),還要不准作聲的圍城。
52735701-1AEE-4C7D-B5C9-1FA092CD8E5A
(圖片來源:BiblePoint)

6:12-21
耶利哥人看了以色列人六天也不敢出來攻擊,這六天以色列人也要不怕被突襲。耶利哥王不敢妄動但也不選擇投降。在最後一天神用這樣奇突的方式讓城牆倒塌,並遵從神的命令殺盡耶利哥人。
4A70E14D-71E2-4FB3-BFE4-C8F09174FE86
申20:16-17:如何理解神要以色列人滅盡迦南人?

6:22-23
對耶和華有信心的妓女喇合因為先前接待探子而被以色列人恩待,她和屬她的家人親屬都得救並成為了以色列人一份子(6:25),所以投靠神的迦南人也可得存活(如基遍的希未人:書11:19)。

6:26
《中文NET》
「宣告」(declaration)。原文 שָׁבַע (shava’) 通常有使人起誓之意(參書2:17, 20),但本處(參23:7)卻沒有明述或暗示的受詞。若約書亞(Joshua)是尋求神對重修耶利哥(Jericho)的人施行審判,那「懇求(神作為審判者)」或「宣告咒詛」可能是合適的翻譯。但本處的語調更強,約書亞似乎在對違犯者宣告肯定的刑罰,記載約書亞預言實現的列王紀上16:34支持這論點。將約書亞看作先知的角色,他的說話被看作藉他口出的「耶和華的話」(word of the Lord)。

「耶利哥」(Jericho)。《七十士譯本》(LXX) 無此字眼,可能是抄經者的加添。

「在耶和華面前受咒詛」(cursed before the Lord)。希伯來文片語「在耶和華面前受咒詛」(אָרוּר לִפְנֵי יְהוָה (’arur lifney yÿhvah))亦見於撒母耳記上26:19。

第七章

7:1
先前約書亞已宣告耶利哥城內所有東西都是「當滅之物」,並且會影響以色列全營(6:18-19),但這亞干並不怕也沒有考慮後果的私自取了當滅之物(可能覺得沒有人會知道)。

《中文NET》
「撒底」(Zabdi)。歷代志上2:6列出謝拉(Zerah)五個兒子中有一個「心利」(Zimri)而無「撒底」(參代上7:17, 18)。

「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這事件是羣體一致(corporate solidarity)和羣體罪狀(corporate guilt)的例證,一人犯罪為全國民帶來耶和華(the Lord)的怒氣。

7:2
《新譯研讀本》
「伯.亞文」:這名字的意思是「空虛之家」或「邪惡之家」。可能是用作詆毀伯特利(正如何4:15,10:5中的用法)。

7:3-12
這事件反映了以色列人爭戰的勝利基本和他們派出多少士兵無關,而是耶和華有否為他們的爭戰。當他們順服神的時候,神親自幫他們打勝,反之,憑他們落後的戰術、武器、訓練根本沒有機會打勝比他們強大、更文明,有城有邦有王並在本地住了幾百年的迦南人。

7:20-26
亞干這是在認罪嗎?不!約書亞向百姓宣告要分別為聖因為有人拿了當滅之物(7:13),但這期間他也沒有站出來承認犯罪,要到一個個支派、宗族的製韱出來時,他也沒有承認,即使抽到他出來,也要約書亞叫他坦白也承認,可見他毫不知錯,還抱著僥倖的心態想瞞天過海。

真正的爭戰不止在外面,亞干容許自己的貪念(私慾)去私藏當滅之物,完全沒有敬畏耶和華的心。最後連累的不止是陣亡的以色列人(7:5),還有他自己的兒女及所有的(7:24)。這無疑是很嚴厲的刑罰,但在神剛剛施展大能攻陷耶利哥後便馬上叛逆,神也馬上給與他的刑罰作為所有人的警誡(7:26)。

第八章

8:1
經過因亞干犯罪而帶來的敗仗(7:4-5、7:11-12),耶和華鼓勵約書亞不要懼怕,因為祂已將艾城的所有交給他。

《中文NET》
「也不要驚惶」或作「也不要氣餒」。

「我已經……都交在你手裏」。將這完成式看作確實完成式(a perfect certitude),強調行動的確定性較為合適。

8:2
和對耶利哥城的不同,今次艾城內所奪的財物和牲畜可以取為掠物。今次也不是靠神以奇蹟性的滅城,而是以耶和華授予的策略克敵。

8:3
上次他們只派了「百姓中三千人」(7:4)參予戰事,今次約書亞選了「三萬大能的勇士」。經過上次一敗後他們不敢再掉以輕心。

8:25
這裡說艾城的人口是一萬二千人,在古代該屬於一個大城。 為何以色列人當初只派三千人去攻取(書7:3)?可能經歷了耶利哥城的順利,他們也變得輕敵並且相信倚靠自身的能力也能打勝。但事實上打勝是因為耶和華而不是他們。

8:28
舊約記載只有耶利哥、艾城和夏瑣是被焚燒的(書6:24、8:28、、11:11、13),因為耶和華定意是審判、趕出迦南人後,賜以色列人住在不是他們建造的城裡(申19:1;書24:13)。

8:29
《中文NET》
「日落的時候,約書亞吩咐人把屍首從樹上取下來」。這行動的法律背景可見於申命記21:22-23。

8:33
摩西對此的吩咐見:申11:29
082F4F8F-6754-4F5C-B5BA-0F33FC1E257F

8:35
在和以色列新一代立約後(書5:2-9),耶和華是先拯救(進迦南、打敗耶利哥和艾城),後再重申律法(8:35),這裡強調向所有人(男女老少)宣讀所有律法。

第九章

9:1-16
「大海」:指地中海。

這裡講述兩種面對神蹟/神的作為的反應,一大批迦南諸王聽到耶和華在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9:1),他們的心沒有謙卑過來反而剛硬的同心合意想和以色列人作戰(9:2)。但另一批,住在基遍的希未人(希未人是迦南七族中的一族(3:10),是當被滅的一族之一,但除他們外其他地方的希未人沒有投降:9:1),他們對神的作為的反應(9:3)卻是敬畏並求和。其實基遍比艾城還大,城中的皆是勇士(10:2),但他們出於敬畏耶和華的心而投降,因為他們知道面對的神(9:24)。

9:14
「沒有求問耶和華的指示」:上次沒有求問耶和華就攻擊艾城招敗(當然主因是亞干犯罪,但他們也沒有等待耶和華的指示像在耶利時一般)。這裡指出他們與基遍的希未人立約也沒有求問耶和華。為何耶和華在他們做錯決定時不立即提醒他們?縱觀舊約,差不多所有的情況神都讓人自由行事,不論是好事壞事他也讓他們自己決定。祂只攔阻了亞比米勒親近撒拉(創20:3-7)、阻了亞伯拉罕獻以撒(創22:12)。神給人自由意志,唯有這才能有愛和服從。也有可能透過他們的疏忽,耶和華祝福敬畏祂的基遍人,接受他們的投降。

創2:16-17:為什麼神要造分別善惡樹?

9:24
不只耶利哥城的人聽到耶和華已將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2:9),基遍的居民也知道,可以估計其他的迦南人也知道卻沒有向以色列求和(11:19)。

第十章

10:2
向以色列人求和的基遍並不是弱小的城,這裡形容它比艾城更大(艾城有人口一萬二千人:8:25),並且城內也是勇士。但他們知道耶和華將地賜給以色列人反應不是與其他王聯合反抗而是求和(路14:31-32)。

10:6-10
為何以色列人不袖手旁觀讓他們迦南人自相殘殺?基遍人以詭詐騙來的和約,但以色列人和神都重視盟約(後來掃羅王無緣故的殺了基遍人反而讓耶和華懲罰以色列人背約:撒下21:1-14)。耶和華也大大祝福這營救基遍人的行動。

10:10-14
攻打迦南是耶和華對亞摩利人的審判(創15:16),這裡再次說明是耶和華為以色列打仗,而並不是以色列人以「耶和華」之名發動「聖戰」(10:10、11)。

10:13
約書亞記作者說明了他引用了一卷現已失傳的書卷《雅煞珥書》的內容。

有關聖經(三):神是如何默示聖經?神佔據了作者的心靈、操控他們的手去寫出聖經的內容嗎?

《中文NET》
「雅煞珥書」(the Book of Yashar)。希伯來文「雅煞珥」是「正直者」(Upright One)之意,有的將本處譯作「正直者的書」。「雅煞珥書」顯然是「古以色列詩歌禱文集」(an ancient Israelite collection of songs and prayers)。參撒母耳記上1:18。

10:25
本書起首記載約書亞多次被囑咐「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當剛強壯膽」,現在他也如此鼓勵百姓。

10:26-27
見:書8:29;申21:22-23
CB34773D-B288-421A-924A-70B5C5F93E29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0:28-43
60A2800F-CD3A-4518-A73F-2B740A2EB4C8
(圖片來源:BiblePoint)

第十一章

11:1-14
這裡記述了主要在聖地北部的戰事(11:2),也包括部份東西方的迦南人。
D65E7231-7EFD-49DD-B15D-99264BAF47AF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1:2
《中文NET》
「基尼烈」:Kinnereth。是靠近加利利海(Sea of Falilee)的城市(申3:17),附近地區也以此為名(王上15:20;參太14:34),後亦作為湖的名稱(書12:3;參路5:1)。

基尼烈湖/加利利湖(加利利海):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1:6-9
這裡指出迦南人比以色列人在軍事上也先進很多,有馬(代表也有懂得騎馬作戰的士兵)也有戰車。但在耶和華的帶領下這些迦南人即使有這些武器的優勢下也是大敗,因為這是神自己的爭戰(箴21:31)。

11:13
在所有記載的戰事中,約書亞只焚燒了耶利哥、艾和夏瑣,其餘的按耶和華的指示留給以色列人居住(申6:10、書24:13)。

11:15
約書亞完全依從由摩西傳給他,所有耶和華吩咐摩西的話。

11:18-20
如果只看這兩章,你會看到約書亞與以色列人似在很短的時間來征服迦南地,但耶和華曾說明這不會在很短的時間,免得土地荒廢和野獸增多害人(出23:29;申7:22)。這節指出約書亞和這些王的作戰經時很久(11:18),並且只得住在基遍的希未人向以色列人講和。所以其他迦南人是有足夠時間選擇投降或逃離耶和華對他們的審判的。但心地剛硬的人則會選擇作戰並滅亡(耶利哥的妓女喇合一家和基遍人是例外)。

11:22
「亞衲族」:巨人族後裔之一(民13:22、28、33;申1:29;9:2;另參:撒下21:16、18、20、22;代上20:4、6、8)。舊約中提及的巨人族還有利乏音人(創14:5、15:20;申2:11、20、3:11、13;書12:4、13:12、17:15),創6:4提及這些巨人是從「神的兒子們」與「人的女子們」所生的。

創6:1-4:「神的兒子們」是指什麼?「偉人」又是指什麼?(製作中)

11:23
這裡的描述好像整個應許之地都已經征服,但如前所說神是讓他們一步步的將迦南人趕出。所以雖然太體上約書亞已經制服了迦南人(11:23),但還有很多地有待獲得(13:1)。

第十二章

12:1-2
見:民21章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2:3
《中文NET》
「基尼烈海」(Sea of Kinnereth)。是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的另一名稱。參11:2註解。

「鹽海」(Salt Sea)。是死海(Dead Sea)的另一名稱。

12:4
「利乏音人」(Raphaites):巨人的後裔:見:申2:10-11,20,3:11;

12:7-24
迦南地是由許多城邦所組成的王國,每一城都有一王,這是約書亞征服的城市與其中的王的列表(共三十一王)。

第十三章

13:1-7
如果單看前兩章的內容,約書亞好像已經帶領以色列人攻取了大部份的土地,但這裡說明還有很多地方尚待征服(13:1)。耶和華亦曾說過不會讓他們很快的將迦南人趕出,免得土地變得荒涼並野獸會增多來害人(出23:29;申7:22)。但即使還未征服所有土地,耶和華仍要求約書亞先將土地分給他們。這些土地到了所羅門時代終於完全地獲得,實現了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王上4:21;代下9:26;創15:8、17:8;申1:7、11:24;書1:4)。

73BB5682-8654-4502-AA6C-3D200F7105452918818F-3273-46DB-A48A-867580C62FB5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3:22
有關巴蘭:
民22:22:巴蘭不是耶和華的先知嗎?為何耶和華的使者想要殺他?

第十四章

利未人的城邑:
AE6D4F53-B1A9-4EEC-913F-70B72B3D53F8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4:6
《中文NET》
「加低斯巴尼亞」(Kadesh Barnea)。發生在加低斯巴尼亞的事件可參民數記14:30。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4:10
迦勒是除了約書亞以外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中可進入應許之地的人(民14:24、30、26:65、32:12)。迦勒說這話時是85歲,他作探子時是40歲(14:8),因著以色色人不信而要在曠野流浪了四十年(民14:34、32:13)。所以自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入迦南至此起碼已過了五年。

14:12-15
迦勒的信心經歷這四十多年還是沒有衰敗(神祝福他竟連力氣也沒有衰敗),他明知希伯崙山地中有巨人的後裔亞衲族的人,還偏要主動提出從他們堅固的城裡將他們趕出去,但他倚仗的不是自己的氣力而是耶和華的應許(14:12)

第十五章

15:2
《中文NET》
「鹽海」(Salt Sea)。是死海(Dead Sea)的另一名稱。第5節同。

15:3
《中文NET》
「亞克拉濱坡」(Ascent of Akrabbim)或作「蝎子坡」(Ascent of Scorpions)。希伯來文 עַקְרַבִּים (’aqrabbim) 解作「蝎子」。

15:12
《中文NET》
「大海」(the Great Sea)。這名稱專指地中海(the Mediteranean Sea)。
2918818F-3273-46DB-A48A-867580C62FB5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5:13-20
這記錄同樣見於:士1:11-15

15:17
這俄陀聶是聖經記載的第一位士師(士3:9-11)。

《中文NET》
「迦勒兄弟」。可指俄陀聶(Othniel)或基納斯(Kenaz)。若基納斯是迦勒(Caleb)的兄弟,俄陀聶就是迦勒的侄子。

15:63
《中文NET》
「直到今日」。這反映作者的觀點,他必定是在大衛(David)征服耶布斯人(Jebusites)之前寫下(參撒下5:6-7)。

第十六章

16:1
因為雅各(以色列)的長子呂便與雅各的妾同床而失去了長子的名份(創49:3-4;代上5:1-2),長子名份歸了約瑟,所以他能承受兩份的產業。雅各將約瑟在埃及生的兩個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收歸名下(創48:5-6、16-20)而被視為十二支派之一,可以獲得分地。約書亞就是屬於以法蓮支派的(民13:8)。
2918818F-3273-46DB-A48A-867580C62FB5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6:10
這些沒有被趕出的迦南人,最後就成為以色列人拜偶像的網羅(申7:16;書23:13;士2:3)。

第十七章

17:1
瑪拿西本是約瑟的長子,但雅各臨終前曾預言他的弟弟以法蓮會比他更為強盛(創48:16-19)。及後以法蓮果然成為一強盛的支派,在以色列國分為南北國之後,北國以色列更常以「以法蓮」作代稱。

《中文NET》
關於瑪拿西(Manasseh)在基列(Gilead)和巴珊(Bashan)分得的地業,可參13:31。

2918818F-3273-46DB-A48A-867580C62FB5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7:3-4
有關西羅非哈女兒的事情,見:民27:1-11、36:1-13

17:12-13
這裡指出最初瑪拿西「不能」趕出那地的迦南人,但後來當他們強盛的時候卻沒有照耶和華的吩咐將他們趕出,卻是「不為」。這種下以後的禍根。

17:14-18
以色列在迦南的戰事並不是靠戰車馬兵,而是對神的信靠,否則一早已經不用打了。但在這許多的勝仗(戰勝三十一王)之後,他們看的還是有多少武器。後來以色列在大衛的帶領下打敗擁有鐵器的非利士人,但他們自己卻連一件鐵器也沒有(撒上13:19、17:7)。

第十八章

18:1
進入迦南地後以色列人的大本營設在吉甲(4:19-20、5:10、10:6、15、14:6),但從會幕搬至示羅,以色列的敬拜與行政中心應設立在示羅了,這情況維持至以利作士師完結為止(撒上4章)。

《中文NET》
「會幕」。原文作「聚會的帳幕」。參出33:7-11。

18:3
約書亞已帶領以色列人攻下很多主要的城市,並且讓以色列人按分地居住其內,但在神的計劃中他們要一步一步的將迦南人趕出(參書13章註釋),所以現在各支派要按分派的土地去將迦南人趕出。

18:28
15:63曾說耶路撒冷屬於猶大的支派,這裡卻又指屬於便雅憫人。其實猶大和便雅憫人支派的分地在隔鄰(18:11),所以耶路撒冷各有部份在兩支派的分地中。但因為他們兩支派一直都未能攻取(15:63;士1:21),到了大衛時代才由猶大支派的大衛正式奪得(撒下5:6-9)並成了以色列國的首都。

2918818F-3273-46DB-A48A-867580C62FB5
(圖片來源:BiblePoint)

第十九章

19:9
西緬支派經歷了四十年的曠野生涯之後是人口減幅最大的一個支派(民1:22:59,300人,民26:14:22,200人),可能是因為他們是最多參與在毘珥與摩押/米甸行淫拜巴力的罪行之中(民25:14)。雅各臨終也預言西緬與利未支派(創49:5-7)會散住在以色列地中,所以西緬支派也日漸式微並和猶大和其他支派融合。

106FC13C-F21B-4AA8-999E-B0546EBC9128

19:47
本來但支派的分地是在海邊,但他們沒能趕出那地的迦南人。反而後來北上去到利善(或稱拉億)去攻取不屬於迦南人的地,殘殺耶和華沒有審判的民(申7:1),詳情見士師記18章的記載。這裡指出但人沒有按他們分的地界去得為業。

19:49-50
約書亞也獲得分地,就是在其所屬的以法蓮支派中的一座城。耶和華曾應允在第一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只有他和迦勒能進入應許之地並得地為業。

2918818F-3273-46DB-A48A-867580C62FB5
(圖片來源:BiblePoint)

第二十章

20:2-3
逃城的設立(見:民35:9-28;申19:1-13)是尊重人命的表現,讓無心殺人的(誤殺)可以逃到那裡,得到公平的審訊,免除私刑。

可參考筆者於民數記35章的註釋:《民數記》研經資料

0A5D8F6A-7A36-4F15-836B-8DBC2873DDE4

第二十一章

利未人的城邑:
AE6D4F53-B1A9-4EEC-913F-70B72B3D53F8

21:43-45
耶和華已照所應許亞伯拉罕(創15:18-21)的將迦南全地分給以色列人為業,本來以色列人如按神的旨意的忠心倚靠祂便能一一將迦南人趕出,這應許便能完全的實現。可惜以色列人在約書亞離世後很快就與留下的迦南人同化,敬拜侍奉他們的神明而背叛耶和華。結果這全地的應許要到所羅門時期才能實現(王上4:21)。

第二十二章

22:1-9
攻佔迦南的主要戰事已經結束,只待各支派在所分得之地上居住並變強大後將餘下的迦南人趕出便能完成大業。所以約書亞也吩咐先前留下妻兒在約旦河東的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戰士可以回鄉了。

22:3
「你們這許多日子」:再次表明攻佔迦南的戰事並不是一、兩年來完成的事,以迦勒的歲數來計算可能有七年或更多的日子(書14:6-10)。

22:17-20
以色列人以他們曾在毘珥犯罪的事情(見:民25章及其註釋)及亞干犯罪(書7章)來提醒這兩支派半的人犯罪所牽連的並不是一小撮人。

22:22-34
他們的回答是耶和華曉得他們是否真的悖逆,並解釋他們不過是留下一個記念讓在約但河東的後代並不會慢慢的忘了自己和耶和華的關係,所以他們今次設壇的目的並不是獻祭而是作證據。其餘的以色列人也認同這解釋並制止了一場內戰。

第二十三章

23:1-5
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戰勝三十一王(12:24)後,耶和華因著約書亞已年老(13:1)而讓他先將地分給所有支派,到這時剩下的迦南人也不敢犯境,所以以色列人已經在迦南地定居下來並平安了一段日子。但約書亞在臨終前召來了所有人,還特別提及其領袖團隊(23:2),提醒他們記得耶和華如何為他們爭戰(23:3,不是他們為耶和華爭戰),並叫他們繼續將餘下的迦南人趕出(23:5),實現神對以色列人的應許。

23:6
當初約書亞不斷被提醒要大大壯膽,現在輪到他提醒眾人,重要的是謹守摩西律法書的一切。

23:7,12-13
摩西律法已提及不能和迦南人結親或敬拜他們的神(申7:3-5),因為婚姻是十分重要的盟約,二人在婚姻下是為一體(創2:24),很大機會被對方引領轉去事奉別神(申7:4)。

23:14-16
就像摩西對以色列人的遺言(申30:14-20),約書亞亦警告神所應許的祝福與禍患會隨著他們順服與否而臨到。

第二十四章

24:1
這番話看來是約書亞在臨終前再一次聚集民眾(23:2),並且聚會的地點並不是會幕所在的示羅(書18:1、10、22:12),而是在最初他們進入迦南時宣讀律法、祝福與咒詛的示劍(8:30-35)。
082F4F8F-6754-4F5C-B5BA-0F33FC1E257F
(圖片來源:BiblePoint)

24:2-3
「大河」:指的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幼發拉底河。

「美索不達米亞」意指「(兩條)河流之間的地方」,這兩條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見:創2:14)

這裡指出亞伯拉罕在吾珥(巴比倫,今伊拉克)居住(創11:28),還未被耶和華呼召出吾珥時(創15:7),是敬拜別神的,正如所有巴比倫人一樣,吾珥是著名敬拜月神的地方。


吾珥城邦遺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4:3-15
約書亞簡述了耶和華如何揀選了亞伯拉罕及其後裔、如何帶他們出埃及為奴之家、如何幫助以色列人對抗反對他們的人、如何為他們爭戰消滅迦南人的歷史重提,要叫他們知道神對他們的祝福,讓他們得到不是他們開墾的地、不是他們建造的城鎮與不是他們栽植的果子。約書亞提醒他們耶和華是已經拯救與祝福他們,呼召他們繼續堅守與神所立的約。他讓他們重申表明自己是否願意跟從神,這是他們可以作的選擇。

24:16-28
約書亞指出耶和華不接受人事奉祂同時也事奉別神,提醒他們要除掉別神並叫他們重新立約。

24:29
約書亞死時一百一十歲,根據猶太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的猜測,約書亞繼承摩西時約85歲,經過七年迦南戰役後分地,再過了13年逝世(23:1:「已經有很多日子」)。
AD637831-604C-4182-850A-40B4F306932B
(圖片來源:BiblePoint)

24:32
《中文NET》
「一百塊銀子」。原文qesitahs是銀錢的單位,價值和重量不詳。本字亦見於創世記33:19及約伯記42:11。

24:33
「小山上」:或譯「基比亞」

若你有其他有關聖經或信仰的問題,可按這裡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