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將提供有關《哥林多後書》的研經資料,沒有註明出處的是筆者的註釋,並會不時作出更新:(最後更新日期:2018年5月6日)

哥林多後書整卷書的簡介(來源:The Bible Project)

全書大綱:

哥林多教會背景資料

《哥林多前書》研經資料

保羅第三次傳道旅程



(圖片來源:BiblePoint)

保羅與哥林多教會的來往(動態GIF)

58EC6469-8A16-41CD-9CE3-9B4ACFE67FC5
(圖片來源:修改自BiblePoint)

保羅探訪哥林多的計劃(動態GIF)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提及的計劃(林後1:15-16):
A5F60E66-831C-440D-BDCC-30537A374899

保羅探訪哥林多計劃的改動:
7729DBB8-C58C-485D-9AEF-D9266CDC9760
(圖片來源:修改自BiblePoint)

第一章

1:1
保羅常和提摩太一起寫信給教會(腓1:1;西1:1;帖前1:1;帖後1:1;腓1:1)。

1:4-11
保羅提及他在亞細亞遭遇的苦難,應該就是他在以弗所經歷的暴動,他差點被暴徒殺掉(徒19章)。從這我們看到保羅內心的經歷(1:7-9)。但他在經歷這麼兇險的情況,心中還是繫著哥林多教會中人的需要。

1:8
《中文NET》
「亞西亞/亞細亞省」(Province of Asia)。是羅馬省份,約佔今日的小亞細亞(Asia Minor)西部及西南部的三份之一。本省位於弗呂家(Phrygia)和加拉太(Galatia)兩區之西。「省」字的加添是求與今日的亞洲有別。

1:12-17
保羅之前探訪哥林多的計劃因事要改變了(林前16:5-6),但這卻令教會中有人對他不滿(1:17),保羅指出他所作的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慾(decide according to the flesh)。保羅之前只簡單說了他在亞細亞的苦難,但從使徒行傳的記載(徒19),我們知道情況的兇險,但哥林多教會卻對他缺乏信用和體諒。但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忍耐與溫柔。
F8AD78FD-E77D-4CBA-A0A3-3FECA32FAC22
(圖片來源:BiblePoint)

1:18-20
保羅沒有花很大的力氣辯解,但他卻叫哥林多人將焦點放在他向他們傳的基督,基督才是永恆不變的「是」。

1:22
《中文NET》
「憑據」:「憑據」或作「首期」,「頭款」。希臘文ἀρραβων (arrabōn) 這字指「首期」或「按金」。新約只用這字指聖靈是神所應許的福氣的「首期」(林後1:22; 5:5亦用此字)。這「已有(already)……未有(not yet)」的安排指出信徒「已有」了聖靈,這就成為「未有」的福氣應許的「首期」(down payment)。

1:21-22
「聖靈」在門徒身上是重要的憑據,那是在何時發生的?經文指出就是當我們父、子、聖靈的名(或簡稱奉耶穌的名)受洗時發生(太28:19;徒2:38;林前12:13;多3:5)。

1:23
《中文NET》
「沒有再來哥林多」。保羅答應過再訪哥林多(1:15, 24),本處他解釋改變計劃的原因。

第二章

2:1
《和合本修訂版》「不再帶著悲傷到你們那裏去」:
《中文NET》
保羅不是說絕不再去哥林多,而是要解決了他在2:4-11提及的問題才去。

2:2-4
那個因保羅而使他悲傷的人是誰?可能就是他在《哥林多前書》提及與繼母行淫的人(林前5:1)。這裡提及保羅在寫畢《哥林多前書》後,得悉哥林多教會的問題還未解決,因此離開以弗所前往哥林多作短暫停留,再回到以弗所。這次短暫探訪被保羅形容為憂愁的(2:1),使徒行傳的記載中亦沒有這次行程。及後保羅在這次探訪之後寫了一封嚴厲的「憂愁的信/淚書」(2:3-4;7:8)給他們(已失傳,但也有學者指這信是《哥林多後書》十至十三章的內容)。這「淚書」是由提多經海路送上,自己則取陸路(經特羅亞和馬其頓)計劃最終到達哥林多(2:12-13;7:5-9、13-15;徒20:1-2)。

雖然保羅藉那信大大挑戰他們,但這卻是出於對他們的疼愛之情,他寫這信自己也十分難受。
BD325AD5-7520-4576-8389-582FBE43AC15
(圖片來源:BiblePoint)

2:5-11
這人是否和2:3提及的那人是同一人?是否就是那收了繼母的人(林前5:1)?但似乎最終哥林多教會也向那人執行了教會紀律(林前5:2、5、13),他也受到了眾人的責備而懊悔。而保羅得知這情況後叫他們從新接納、赦免那人,不但從撒但中救回那人(林前5:5;提後2:25-26),也防止了教會的分化。

可以看出教會紀律的執行也不單保護了其他人,也是促使犯罪的人悔改(13:10):
林前5:5、提前1:20:將人交給「撒但」是什麼意思?

2:12-13
保羅解釋在特羅亞時他還沒遇見送「淚書」的提多(7:6、15),心裡不安(不知哥林多教會對那信的反應)就往馬其頓去,即使在特羅亞傳福音十分順利(2:12)。

2:14-16
保羅以羅馬士兵凱旋歸來的畫面來形容基督的帶領。
感謝神時常得勝,帶領我們在基督裏做俘虜于凱旋的行列中,而藉著我們在各地方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氣味。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裡誇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感謝神!他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裏得勝,並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
但感謝神,他時常在基督裏帶領我們這些作俘虜的,走在凱旋的行列中,並藉着我們在各處散發那因認識他而有的香氣。
感謝 神,他常常在基督裡,使我們這些作俘虜的,列在凱旋的隊伍當中,又藉著我們在各地散播香氣,就是使人認識基督。
感謝神,他常常在基督裡把我們當作俘虜押在凱旋的行列中,又藉著我們在各地散播因認識他而有的香氣。
But thanks be to God, who in Christ always leads us in triumphal procession, and through us spreads the fragrance of the knowledge of him everywhere.
B2A10510-1495-4B87-8595-993D0EB6289E
(圖片來源:BiblePoint)

2:17
保羅暗諷一些在哥林多教會中為了金錢而興風作浪的假使徒、假教師(11:5、13;12:11-12)。

第三章

3:1
哥林多教會中有一些拿著別人推薦信的人來到他們中間影響著他們,這些可能就是保羅稍後挑戰的「超級使徒」或假使徒(11:5、13;12:11)。

《中文NET》
希臘文這種問話語氣要求的是負面的答案。

3:2-3
保羅說他不用別人推薦,哥林多教會本身就是薦信,因為這教會是由保羅所建立的(徒18)。而聖靈就是他們是屬基督的薦信(1:22、5:5)。

3:6
《中文NET》
「新約」(new covenant)。這「新約」應許在耶利米書31:31-34; 32:40。

3:7
《中文NET》
「石版」。原文作「石頭」。指十誡(Decalogue)(參林後3:3)。

「以色列人」或作「以色列的眾子」。第13節同。

「摩西面上的榮光」。摩西在西乃山(Mount Sinai)上領受十誡,下山時臉上放光,以致以色列人不敢趨近(出34:29-30)。

「暫時」。通常譯作「漸漸退去」或「漸漸消失」。這字也有「失效」的意思。摩西臉上的帕子可以掩蓋榮光──使其失效。第11及13兩節的譯意相同。

3:12
《中文NET》
「結局」:是解釋摩西蒙臉是為了不讓以色列人受神的榮光的審判。

3:18
《新譯聖經研讀本》
「我們眾人」︰這裡所說的是新約信徒的特有經歷。臉上的帕子⋯⋯揭開︰與摩西不同(13節)。反映主的榮光︰或譯:「對著鏡子看見主的榮光」,但是在這裡,鏡子的形象比較配合「反映」的意象。有別於蒙上帕子、掩蓋榮光消失的摩西,保羅「揭開帕子」站在眾人面前,因為他知道新約的榮光不但不會消失,反而會不斷增加。同樣地,信徒毫無羞愧地站在全世界面前,透過他們的生命「反映」基督的榮光。隨著信徒日漸像基督,他們反映的榮光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與日俱增。變成︰在其他新約經文裡,這個希臘詞語可指基督改變形象(太17:2;可9:2),以及信徒藉著心意的更新而改變(羅12:2)

第四章

4:1-3
「我們」:根據3:12-18,保羅提及的是「我們」,所以這「事奉」(ministry)並不是指他作為教會領袖的事奉,而是每一個門徒也參與其中的事奉。我們的事奉就是棄絕那些因可恥而隱藏的事、不行詭詐、不曲解神的道,將真理顯出給外人看,這是我們傳與別人的福音。

4:4
不信的人被這世上的神明(god)如錢、權力、性等等弄瞎了心眼而不能欣賞基督福音的榮耀。

4:6
《中文NET》
引用創世記1:3。參以賽亞書9:2。

「榮耀的光」或作「榮耀的知識的光」。

4:7
這「寶貝」/「寶物」是指什麼?「瓦器」有是指什麼?按上文「寶貝」讓就是基督的福音,「瓦器」就是指各門徒。我們不是那寶物本身,只是便宜的瓦器,但我們盛載著的「福音」卻是十分珍貴的寶物,是人們應該看重、珍惜的。回應上面我們所傳的不是自己,而是傳基督為主(4:5)。

4:8-11
門徒面對逆境與迫害的反應,是他們有福音與基督在他們生命中的証明。

4:13
見:詩116:10

4:14
門徒為何能為耶穌要被置死地也不灰心?是因著復活的盼望和對神的信心。

4:15
保羅指出福音的傳開讓恩典臨到更多的人,那麼感謝神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讓神更得榮耀。我們有渴望藉這福音的傳開讓人得到恩典,讓神得到榮耀的心嗎?

4:16-18
因為以上所提的,保羅說「所以」我們不該喪膽,即使外在的我們日漸朽壞(我們不過是瓦器,易碎),但內在卻因基督不斷更新。這世上知暫的苦楚卻要為我們成就永恆、極重的榮耀。所以有一天我們也能分享神的榮耀。

第五章

5:1-4
從上文下理可知,這地上的「帳棚/帳篷」並不是指地上的住處(地球)會被消滅,這裡指是我們的「肉身」(5:4:必死的)。所以「天上的居所」指的是復活時「屬靈的身體」(見:林前15),當我們現在的肉身死亡(5:3 脱下),將來就會穿上「天上的居所」(5:4)。

以「帳篷」比喻今世的身體是代表其暫時性。相對的「居所」就是指其永恆性(5:1)。

5:5
在門徒內的聖靈就是神所賜的憑據(也可譯作「首期」),証明將來我們能獲得屬靈不能朽壞的身體。

5:6-10
保羅解釋了因著這樣的信心,所以他們才能這麼勇敢,他知道這肉身死亡後將來就是有這新的屬靈永存的肉身(不至於赤身:5:3)。但這對將來的盼望不是憑眼見,而是憑信心。這信心讓他看見將來神會有公義的審判,或善或惡受報。

5:11
「主是可畏的」:既然神是審判者,是可畏的;我們就該勸人歸向神免得因罪而被審判。

5:12
保羅再次提及那些自薦的人(3:1-2),勸哥林多門徒看清他們和自己的分別。

5:13-17
因著基督代死與愛,門徒的舊我該死掉,不再為自己活,而是為替他們死的主活(5:14-15;羅7:4、8:11-13)

5:18-20
不單只門徒因基督而與神和好,祂也給了每一個門徒一個使命:勸其他人也與基督和好(太28:19-20)。

5:21
「無罪」:原文直譯 「不知罪的」,指的是基督。基督不止為我們成為罪,還讓我們轉變成神的義。所以,神的作為不止拿走了我們的罪,也讓我們漸漸轉化成新的、像基督的新人的樣式(5:17、4:2),將舊有生命撥亂反正。

第六章

6:1
保羅勸哥林多門徒,不要白受基督為他們代死的恩典。

6:2
見:賽49:8

6:3-10
保羅顯示作為神的用人,成功、財富並不是那外在的指標,反而是他們所經歷的困難與犧牲才是証明,這與他後來提及的「超級使徒」有最大的分別。

6:8
「似乎是誘惑人」:或作「被看作騙子」。

6:11
「口是誠實的」:保羅沒有隱藏對他們的稱讚、責備、關愛、憂愁。

6:15
《中文NET》
「彼列」。指撒但。新約只在此處用此稱呼。

6:16
《中文NET》
「在他們中間居住」或作「與他們同住」。本句以利未記26:11-12為背景,保羅在此延伸作神(聖靈)住在信徒裏面,因他說信徒就是「永生神的殿」。同樣的形容在哥林多前書3:16及以弗所書2:21-22可見。

「我的子民」:引用利未記26:12。與耶利米書32:38及以西結書37:27相仿。

6:17
《中文NET》
引用以賽亞書52:11。

「我就接納你們」。取意於以西結書20:41。

6:18
《中文NET》
取意於撒母耳記下7:14;以賽亞書43:6。

6:14-18
何謂「不要和不信的人同負一軛」?

實際上的「同負一軛」的情況,按《gotquestions.org》的介紹:
「軛」是套在兩頭牛的頸上,並它們所拖的重物之上的曲木。當其中的一隻牛較為強壯,另外一隻比較瘦弱,或者一隻高大,另外一隻矮小的時候,這種情況就出現我們所說的“不均之軛”。瘦弱的、矮小的牛就比強壯、高大的牛行走緩慢,所走的路就會兜圈子,偏掉。當兩隻牛擔負不同重量的軛的時候,它們就不能完成任務。因為無法協作,彼此就會爭執。

但筆者認為這用語與申22:10有關:「不可並用牛、驢耕地」。牛被列為聖潔的動物(可食用、獻祭),而驢由於不分蹄又不反芻所以為不潔的動物(利11:3)。不要和不信的「同負一軛」必然不是指斷絕一般的交往,因為保羅也曾指出這是沒有可能的(林前5:9-10),並且這樣也不能執行勸人與神和好的職分(5:18)。這裡「信與不信」、「同負一軛」也沒有指明性別,甚至保羅也說與腓立比教會是「同負一軛」的(腓4:3)。所以「不要與不信的同負一軛」該是指一些和不信的人以結盟或盟約綁在一起(婚約、合約),就像兩隻動物放在同一軛之下被限制不能按自己的意願而行。

婚姻是人與人最緊密的盟約(創2:24),所以以此說明信徒不應與非信徒建立婚盟也是合理的應用。保羅吩咐寡婦再婚也應嫁在主裡面的人(林前7:39),也提及自己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林前9:5);神在舊約時亦吩咐以色列人不要娶拜別神的女子為妻或與拜別神的人結親(出34:16;申7:3;士3:6),這些也是信徒選擇結婚的對象必須是門徒的佐證。

E277BC3C-6593-4CF3-991B-F81CC1853C2A7528D5FA-8C5B-48CD-A082-DFFF715E8E68C7E489D5-2E8F-40C1-B74D-37402319338D
(圖片來源:BiblePoint)

第七章

7:1
「應許」:就是能作為神的兒女(6:18),屬靈不朽壞身體等應許(5:1-4)。
「成聖」:成為門徒並不是完結,而是要繼續潔淨自己、除去一切污穢、敬畏神而成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7:2-16
保羅提及在他一次短暫而憂愁的探訪後(2:1),曾流淚寫了一封書信給哥林多教會並讓提多送信(2:13、7:12-14)。他之前未曾見到提多,不能知道教會對那封信的反應而一直憂心(2:13、7:5)。當保羅去到馬其頓(可能是腓立比?徒20:1-2;因保羅之前在馬其頓的旅程腓立比是第一站:徒16:12)終於遇到提多帶好消息回來,就是哥林多教會因為保羅的那一封信而悔改(7:7-15)。保羅在聽到這消息後再完成《哥林多後書》給哥林多教會。
F95A9102-EB66-439C-A76C-D67B0EC5C8ED
(圖片來源:BiblePoint)

7:8-16
保羅那封信的內容是什麼無從得知(雖有些學者認為林後10-13章就是那「憂愁的信」,但筆者看1-9與10-13兩者若分開也不像兩封獨立的信)。顯然那信的挑戰的內容(2:4)引起哥林多教會中人的憂愁與悔改。為什麼保羅發信後懊悔呢?可能後悔自己那信的措詞或挑戰太嚴厲,但最後他為那信帶來悔改的果效而歡喜(7:13)。當人的罪被挑戰可能會有兩種的憂愁,一種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sorr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will of God:7:10),令人得救。另一種則是「世俗的憂愁」(worldly sorrow)是叫人死。就像彼得與加略人猶大也曾出賣/否認耶穌而憂愁,但最後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太26:75、27:5)。 「依著神的意思憂愁」焦點是神,並且從懊悔中結出悔改的果子(7:10-11;太3:8;路3:8;徒26:20),但「世俗的憂愁」的焦點卻不是神,只是自憐。哥林多人真誠悔改後對身邊人的態度也馬上不同了(7:7、13、15)。

第八章

8:1-5
保羅形容馬其頓眾教會的慷慨付出為神給與他們的恩典,他們能在自己受到大考驗時還滿有喜樂的付出(徒20:35)。他們不單指付出超越了自己的能力,還主動懇求可以參與這捐助的事情(徒11:28-30)。保羅想以他們這正面的榜樣鼓勵哥林多教會的效法。

8:9
保羅提醒他們以基督的心而付出,基督甘願降卑使人豐足。

8:10-15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他們既承諾願意參與付出(林前16:2),就該完成它。看來這信和前書間隔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8:15
見:出16:18

8:16-24
保羅交待他讓提多和另一位弟兄幫忙向他們收集捐款的計劃,確認在人前人後都有好的名聲(8:20-21)。

第九章

9:1-8
保羅曾以哥林多人(亞該亞人:哥林多是亞該亞省的首府)對捐助的支持來鼓勵馬其頓。現在馬其頓人實際的捐獻該反過來激勵哥林多教會。為了他們不因之前的承諾不兌現而羞愧,保羅遂先鼓勵先前提及的幾位弟兄先到哥林多收集捐款,讓保羅來到的時候已經準備妥當。雖然如此,保羅還是希望他們是隨心所願的捐助,因為神愛樂捐的人(9:7),並且提醒他們神能祝福他們更多,能行各樣的善事(9:8)。

9:9
見:詩112:9

9:10-13
賜種子、賜糧食的是神,他們的財富的終極來源也是神。當他們施捨的時候,不單幫助了其他的門徒(聖徒),也讓人藉此感謝神,因為他們知道門徒是因為順服神才這樣慷慨捐助。另一方面,外邦人門徒的對耶路撒冷猶太門徒的捐助,也讓他們合一起來。

第十章

10:1
保羅開始為自己的工作辯護,對一些人反對他、誣告他的人作出申辯(10:2)。

10:4-6
保羅指出他是憑神的能力去攻破那些假使徒的計謀,為了爭取人心不是順服自己,而是順服基督。

10:12-16
保羅指出他並不似那些自薦的人(10:12),以自己量度自己,也靠別人的勞碌誇口,指出他們在不是他們自己建立的哥林多教會中誇口(10:15-16)。保羅之前已說哥林多教會本身而是他的推薦信(3:1-2),因為是他首先到哥林多傳福音建立教會的(10:14;徒18)

10:17
《中文NET》
引用耶利米書9:24(亦用於林前1:31),「誇口的當在主裏誇口」。「當」,原文語氣是「只當」的意思。

第十一章

11:1-4
保羅提醒哥林多教會,他們本來像貞潔的處女般將他們許配給基督,形容他們對基督的誠實。保羅形容他對他們的愛像神一般的「嫉妒」。在舊約中神常被形容為「忌邪」/「嫉妒」(出20:5、34:14;申4:24、5:9、6:15;書24:19;鴻1:2),換言之是不容許有其他神/人介入如忠誠婚姻般的關係。但有些人來攪擾他們,將另一個耶穌、聖靈、福音傳給他們(可能正是那些「超級使徒」:11:5)。

11:6
《和合本修訂版》「不擅長說話」:可能指他沒有受職業性演講的訓練。

11:7-9
保羅沒有從哥林多教會得到供給(林前9:14-15),而是從馬其頓的教會得到資助(應該指的是腓立比教會:腓4:15-16)。

11:11
保羅不止挑戰他們時很表達,對他們的愛也很表達。

11:12-15
這裡提及的假使徒,看來就是尋機會想從哥林多教會得好處之人,也可能就是保羅提及所謂的「超級使徒」,但他說這些人實為撒但的差役(11:15)。

11:16-21
保羅以帶嘲諷的語氣喚醒哥林多教會中人竟這樣有眼無珠的看重那些為自己誇口、以血氣誇口、在他們中間取利的人卻不珍惜保羅他們那些在福音生他們的父母。

11:21-33
對保羅來說,以自身的來歷來誇口是愚蠢的事,但為了讓他們看清,他唯有也誇一番了,可以看出那些假使徒(11:13)是猶太人(11:22),會以自身的血統自誇。但保羅誇的是自己作為基督用人所經歷的勞苦。他覺得應該誇的只該是自己的軟弱,並提及他曾如何逃脫追捕,這應該是他生命中認為是羞恥的事(11:32-33;徒9:22-25)。

11:24
舊約律法不容責打犯人超過四十下(申25:3),後來猶太人為確保不會誤數,所以將之定為三十九下(四十減一)。

11:25
《中文NET》
「棍打」。是羅馬刑罸。使徒行傳16:22記載了保羅在腓立比受掍打,當時是官長下令。羅馬殖民地的官長有相當大的權。

「石頭打」。事蹟記在使徒行傳14:19。

11:31
「亞哩達王」:亞里達四世(Aretas IV)為猶大鄰近的那霸天王國(Nabataeans)的王,他從主前8年到主後40年統治,北邊的國界遠達敍利亞的大馬士革,他承襲了當時西方的希臘文明,並把皮特拉(Petra: 可能是以東時期的西拉(Sela:王下14:7))建造為一級的希羅城市。

Nabataeans 那霸天人

那霸天王國駐名的皮特拉古城:
B1BF1222-098F-43B1-97A8-06564056628D

第十二章

12:1-6
保羅認識這個人是誰?就是他自己(所以,他說自己不得已要誇口,另參12:6,12:7提及「我因所得的啟示太深」,承認了是他自己)。那麼為什麼他要用第三者的身份去記述這事?因為他真的不想為他所得的啟示而誇口,但可能因為那些在哥林多教會興風作浪的假使徒常常誇口自己的經歷,保羅不得已的讓他們知道他不是沒有看過神的異象,甚至聽過一些隱祕的言語,但他卻不想以這些事而誇口,否則便和那些假使徒一樣,也讓哥林多教會這本已常為自己屬靈恩賜誇口的情況繼續下去(參:哥林多前書的註釋)。他決定只誇自己的軟弱,叫自己謙卑,也不想別人看他高於實際,像那些假使徒(或諷刺的形容「超級使徒」:11:5、12:11)一樣。

12:2
「第三層天」:古代的天文觀中「第一層天」是大氣層的天空,「第二層天」是星體所在之處,「第三層天」則是神居住的所在。保羅分不清那次經歷的是異象還是真的被提到那裡。

有關聖經(四):聖經的科學觀是現代的嗎?

12:4
「樂園」(paradise)。新約三次提到「樂園」:這裡及路加福音24:43、啟示錄2:7,按12:2這樂園應該就是神的所在的「第三層天」。

12:7-8
這裡提到得啟示的是保羅自己,他就那人(12:2),並且他很怕會高抬自己(所以之前他選擇用第三者方式敍述)。這根刺是什麼?有人估計是肉體的軟弱或疾病,有人估計是一些罪的試探。這裡提及「撒但的差役(messenger)來折磨我」,在11:13-15保羅提及一些假使徒正影響著哥林多教會,他稱他們是撒但的差役(ministers),會否保羅的刺就是這班攪擾哥林多教會的假使徒?

12:9-10
保羅學懂人在軟弱的時候反倒能讓神的剛強來作主。

12:12
行神蹟、奇事、異能是使徒的憑據。所以當能行神蹟的使徒均逝世後,神蹟的恩賜也結束了。

今天的信徒還能作出說預言、趕鬼、治病、說方言等神蹟的聖靈恩賜(miraculous gifts)嗎?

12:13-19
保羅提及哥林多教會一直沒有經濟上援助他,雖然他有權這樣要求(林前9:1-15),但他是從別的教會得到支持(11:8)。他自己與他派去探訪教會的人也從沒有接受任何的供給,但反而哥林多教會中人還更喜歡那些接受供給亦常自誇的所謂超級使徒。

12:20-21
保羅希望他第三次再到哥林多時(12:14;13:1;第一次:徒18;第二次:2:1),哥林多人已經完全悔改。

第十三章

13:1
《中文NET》
引用申命記19:15(亦用於太18:16;提前5:19)。

13:2
保羅再次提醒他們要對犯罪的人執行紀律,如果經過提多所送的「流淚的信」後他們真的悔改的話,也要真的要求那些犯罪的人悔改。

13:5-7
基督徒是否在信仰中生活,也要看他生活的果效,真正有基督在裡面的人,應該行事端正,不做惡事。

13:10
保羅言明神給予他權柄嚴厲對待他們,但這權柄(包括執行教會紀律)是為了造就人而不是摧毀人。

林前5:5、提前1:20:將人交給「撒但」是什麼意思?

13:11
保羅最後希望教會不是停留在憂愁之中(7:8-11),而是要有喜樂。希望他們追求完全,也接受他的鼓勵、同心合意、彼此和睦,不再分門結黨(林前11:19)。

若你有其他有關聖經或信仰的問題,可按這裡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