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將提供有關《詩篇》的研經資料,沒有註明出處的是筆者的註釋,並會不時作出更新:(最後更新日期:2018年5月7日)

詩篇整卷書的簡介(來源:The Bible Project)

詩篇簡介(Henry Au)-1

第四十九章

這篇詩歸於「可拉後裔」名下的詩(詩42:1、44:1、45:1、46:1、47:1、48:1、49:1、84:1、85:1、87:1、88:1)

49:8
這裡指明,沒有足夠的錢財能贖回人的生命。在新約中啟示了唯神的兒子才能作人的贖價(太20:28;可10:45;徒20:28;林前6:20、7:23;提前2:6;彼前1:18)

第五十章

50:23
神要的不只是獻祭,祂要我們按正路而行。

第五十一章

51:1
大衛沒有為自己的罪解釋、尋求開脫,他知道犯罪時唯一可求的只是神的慈愛和憐憫。

51:5
「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這是事實嗎?相信「原罪論」的以這經文為支持。但這篇詩是描寫大衛犯了大罪後的心情,不適宜視他傾心吐意的表達為教義,否則「牛膝草」該已可除罪(利14:4-6,49-52;民19:6-18)。

嬰孩、小孩子是沒罪的?

第五十三章

本篇與詩篇十四篇內容相同,分別只是對神的稱呼:「神」(אלהים)和「耶和華」(יהוה)。

第五十四章

《和合本修訂版》的標題:「遭敵迫害求主保護」
《ESV》的標題: “The Lord Upholds My Life” (4節)

第五十五章

思考問題:
《和合本修訂版》以「被出賣者的禱告」(55:13)作本篇的標題,ESV則以「將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55:22)”Cast Your Burden on the LORD”為題。你認為哪一個標題也合適?

55:1
「隱藏不聽」:這篇開始時詩人在患難中感到神隱藏不聽他,試比較詩篇的末段16-17節。

思考問題:
你可有試過感到和神距離很遠,祂掩耳不聽你?你會如何面對這些情緒?

55:17
「晚上、早晨、中午」以色列人的一天是由日落開始到另一天的日落結束

詩人表達了他對神、對人的感受和挫折,最後提醒自己要求告神,將重擔卸給耶和華並繼續信靠祂。

第五十六章

《和合本修訂版》的標題:「信靠神的祈禱」
《ESV》的標題: “In God I Trust”

56:8
詩人相信神知道他的每段艱難,記錄了他的每滴眼淚,所以他不感到孤獨無依,因為他知道神是在乎他的。

56:9
「神幫助我,這是我所知道的」:詩人深信神是和他同一陣線的。

第五十七章

《和合本修訂版》的標題:「求主拯救」
《ESV》: “Let Your Glory Be over All the Earth”

57:1
《中文NET》:將神比作保護性的母鳥(參詩17:8; 36:7)

57:2
《中文NET》

「至高的神」:或作「全能神」,原文 עֶלְיוֹ ( ’elyon)「至高者」描寫神掌管宇宙,為義人伸寃。

思考問題:
詩人感到被人踐踏辱罵,生命被威脅時求告神的憐憫,投靠在神的蔭下。再慢慢想起神的慈愛和榮耀而讚美起來。我們會否學習詩人,不只看到生命中的困難和挑戰,起來求告神的憐憫甚至能在困難時仍為神的慈愛和威榮而歌頌?

第五十八章

《和合本修訂版》的標題:「求主罰惡」
《ESV》的標題: “God Who Judges the Earth”

58:1
原文אֵ֣לֶם一字的翻譯:《和合本》:默然不語;《新譯本》,《呂振中》:掌權者;NASB,ESV,NRSV: gods;NIV,NET:rulers;留意詩篇82中也有提及對諸神(gods)的審判。

詩人表達他對不公義的審判的憤怒,求神敗壞他們的行為,並且報應他們。

思考問題:
你可有為世上的不公而憤恨?你有像詩人般求神伸張正義?

第五十九章

標題:
《和合本》:「為安全求主施助」
《和合本修訂版》:「求主保護」
《ESV》: “Deliver Me from My Enemies”

思考問題:
詩人在急難、危險的時候投靠神,他用那些字詞去形容神的保護1

第七十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求助的禱告」
《新譯本》:「大衛的紀念詩,交給詩班長」
《中文NET》:詩人求神幫助並報應仇敵
《ESV》: “O LORD, Do Not Delay”

70:1
這首詩與詩篇40:13-17差不多是一模一樣的,但40篇對「神」(אֱלֹהִים)的稱呼為「耶和華」(יְהוָה)

70:2
《中文NET》
詩40:14有「全然」的字眼作「願那些要滅我命的全然抱愧蒙羞」。

70:3
《中文NET》
詩40:15用「羞愧」而不用「趕回」。

70:4
《中文NET》
詩人為義人(神性之人)祝願與對敵人的咒願對稱。詩40:16本處用「耶和華」。「受讚頌」可譯作「願耶和華為大」;或「耶和華是偉大的」。參詩35:27。

70:5
「速速到我這裡來」:詩40:17作「願主顧念我」。
「耶和華啊」:詩40:17用「我的神啊」。

第七十一章

標題:
《和合本修訂版》、《和合本》:「老年人的祈禱」
《新譯本》:「神是人自幼到老的倚靠」
《中文NET》「詩人祈求神的干預,深信神必保護伸冤」
《ESV》: “Forsake Me Not When My Strenght is Spent”

詩71:1-3與詩31:1-3相似

71:2
《中文NET》
「求你憑你的公義搭救我」:原文作「在你的伸冤中搭救我和拯救我」。詩31:1無「和拯救我」字樣。

「側耳聽我」:原文作「耳朵向着我」。

「拯救我」: 詩31:2作「聆聽我快快救我」。

71:3
《中文NET》
「避難所」:原文 מָעוֹן (ma’on)「居所」應作 מָעוֹז (ma’oz)「避難所」。參詩31:2。

「求你作我常住的磐石」: 原文作「不斷進入堅固台」(詩31:2)。

「巖石」: 或作「高崖」,表示神是高不可及的石峯,人可在此逃避敵人。參撒上23:25, 28。

71:6
《中文NET》
「出母胎」:原文 גָזָה (gazah)「剪去」是剪斷臍帶之意。

71:17-18
詩人說神從年幼時就教導他,也求神年老髮白的時候不要離棄他。神不會離棄敬畏他的人,但我們會否到老時仍不離棄祂?

第七十二章

標題:
《和合本修訂版》、《和合本》:「為王祈禱」
《新譯本》:「所羅門的詩」
《中文NET》「詩人描寫君王太平富裕的普世統治。這是間接性的彌賽亞詩歌,因本詩所表達的理想只能在彌賽亞管理全地時才能實現」
《ESV》: “Give the King Your Justice”

72:4
為百姓中窮人伸冤,拯救貧窮人是舊約和新約均有提及屬神的人的使命

72:8
「大河」:原文作「那河」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A436656D-6573-4474-9E0D-95BDF706AA2B58B62EA5-25C7-461E-9A00-0307BB7C7F7B

72:10
《中文NET》
「他施」Tarshish是西方的遠港,實址不詳。
「示巴」Sheba位於阿拉伯Arabia。
「西巴」Seba 位於非洲 Africa。

72:20
《中文NET》
如前註,20節似是本詩卷早期收藏集的餘句,或是較早期的版本。現今的詩篇並非此處前的詩都是大衛的詩(見詩1-2, 10, 33, 42-50, 66-67, 71-72) 。本詩後亦有多篇稱是大衛的詩(詩86, 101, 103, 108-110, 122, 124, 131, 138-145)。

第七十三章

標題:
《和合本》:「詩篇卷三」
《和合本修訂版》:「神的公正」
《新譯本》:「亞薩的詩」
《中文NET》「卷三」
《ESV》: “God is My Strength and Portion Forever”

73:2
這裡描述詩人屬靈上幾乎跌倒。從之後看到因為他嫉妒惡人得平安,而開始懷疑神。

你有懷疑過神嗎?

73:4-7
生命順利沒有災病讓惡人變得驕傲。

73:11
《中文NET》
原文作「神怎麼知道?至高者有知識嗎?」。這些似是無神論的實踐者,他們承認理論上有神的存在且有權能,但不承認神對世界有任何參與(見詩10:4, 11; 14:1)。

73:13
詩人大膽向神坦白他的心,他看見惡人得平安、財寶增多讓他覺得自己守著聖潔的生活是多餘的(甚至自己的生活反遇災難)。我們會否也曾經歷相同的掙扎?有否同樣將掙扎向神傾訴?

73:17
《中文NET》
原文作「了解他們的結局」。詩人可能在聖殿中得了啟示,有關惡人的終局(詩12)和自己的拯救和伸冤,或是聽到勉勵的詩歌(如詩11),智慧的詩歌(如詩1, 37),一般有關傲者富人覆沒的詩歌(如詩112)

73:25
詩人的禱告由懷疑到向神傾吐他對神的愛慕之情。

73:27
沒人能離開神而能存活,因為神是生命之源。

73:28
詩人在一番自怨自艾中最後思想出親近神才是他最大的益處。

第七十四章

標題:
《和合本》:「哀訴聖殿被毀」
《和合本修訂版》:「求主解救國家」
《新譯本》:「亞薩的訓誨詩」
《中文NET》「詩人剛才經歷到主前586年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現求神考慮以色列的苦境而伸手干預。他描寫聖殿的荒涼,回想神過去大能的作為,求恩又向神的敵人施下審判」
《ESV》: “Arise, O God, Defend Your Cause”

74:1
《中文NET》
詩人並非相信神永遠丟棄了百姓,否則他不作出本詩中祈求。但這起句的發問反映出對他所見的情緒上的反應。神審判的嚴重有如神已經永遠放棄了他的子民。

74:11
《中文NET》
原文作「為何回你的右手,從你懷中伸出來,毀滅!」。詩人形容神將右手放入袍內懷中(右手代表行動能力)。他祈求神伸手出來毀滅敵人。

74:13-14
13 「大魚」:《新譯本》:「海中怪獸」;《ESV》: “sea monsters”
14 「鱷魚」:《和合本修訂版》力威亞探;《新譯本》:利未亞坦;《ESV》:Leviathan

《中文NET》
原文作眾數「海怪」(NRSV作「龍」)。本處指的是神話中的「海中巨獸」。13-14節出自西閃族9的神話。「海怪」Leviathan可參照以下的神話文獻:(1)豈不是龍(希伯來文 תַּנִין [tanin]譯此為「海怪」)消失被捕嗎?我已消除了那扭動的蛇,那七頭的暴君。(2)你所殺的滑溜的海怪,也殺去那扭動的蛇,七頭的暴君。神話中的海怪代表海水毀滅性的力量,轉為威脅所設立混亂秩序之力。舊約中用與海的戰爭為耶和華於創世時及歷史時勝過混亂勢力的主題(見詩74:13-14; 77:16-20; 89:9-10; 賽51:9-10)。耶和華克服水的狂亂連用於神的主權(見詩29:3, 10; 93:3-4)。賽27:1用迦南神話寫出耶和華在末世時代勝敵。大災難期文學也引用這影像。但7所寫的海中之獸,啟13說到的從海中上來的七頭的獸,都是這應用。詩74:13-14主要所指不明。詩人可能形容神對世界的創造(16-17節及詩89:9-12),那時神從水中帶出秩序;或是形容出埃及之時(賽51:9-10),那時神用海水滅埃及人而創立以色列國(出14:30)。

74:15
《中文NET》
原文作「你們開泉水河流」。可能指以色列人在曠野時神供應食水(見詩78:15-16, 20; 105:41)。

長流的江河是一年四季都有水的河流,不像季候性兩季才有流水的河流。詩人本處可能引喻以色列人在約書亞時代渡乾涸的約旦河進入迦南(78:15-16, 20; 105:41)。

第七十五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神是審判者」
《新譯本》:「歌一首,亞薩的詩,交給詩班長,調用“休要毀壞”」
《中文NET》「詩人讚頌神公正的統治,保証義人得直惡人被滅」
《ESV》: “God will judge with Equity”

75:2
這是誰的話?從上文下理可看到是詩人表達神的話(3節),可能是詩人想像神審判的景像。《中文NET》為求清晰加了「神說:」。但到第7-8節詩人又以第三身提及神。

「我曾立了地的柱子」:這是古希伯來人的世界觀,地下有柱子承托著(撒上2:8;伯9:6;詩75:3;)。
191092BB-2ADD-4FD7-862C-8DBCA82C190E

有關聖經(四):聖經的科學觀是現代的嗎?

75:6
幫助不是從附近的列國來到。

75:8
《中文NET》
原文作「因有一杯在神手中,酒起沫,滿了香料的酒」。原文作 מֶסֶךְ (mesekh)指酒和香料的混合。

詩人形容向惡人灌酒使他們昏沉無助。神的審判在詩60:3; 賽51:17-23及谷2:16亦同樣描寫。

第七十六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神是勝利者」
《新譯本》:「歌一首,亞薩的詩,交給詩班長,用絲弦的樂器伴奏」
《中文NET》「詩人形容神是大能的戰士,消滅以色列的敵人」
《ESV》: “Who can stand before You”

76:2
《中文NET》
「撒冷」Salem是耶路撒冷的縮寫(見創14:18)。
原文作「他的避難所在撒冷,他的穴在錫安」。神在此可能比作獅子。(參4節)。

76:10
《中文NET》
原文作「人的憤怒必讚美你」。本句可能指人的怒氣在神刑罰之時帶讚美給神;但這翻譯與下句不合。本譯本認為本處指神的怒氣,人是受詞。全句;是「神加於人的忿怒的審判」會帶讚美給神,因為它顯張了神的大能和威嚴(1-4節)。

第七十八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神與他的子民」
《新譯本》:「亞薩的訓誨詩」
《中文NET》「這篇長的教誨詩複述以色列人的歷史。詩人讚美神的大能、良善和忍耐,同時也提醒讀者罪能引發神的怒氣促至審判。作者在本詩歌結尾時高抬耶路撒冷為神揀選的城市而大衛是㨂選的君王。」
《ESV》: “Tell the Coming Generation”

78:2
《中文NET》
「謎語」:原文字對maskil+khidah於他處為「譏諷之歌」(谷2:6),「引喻」(結19:2),箴言(箴1:6),發人深省之歌指出人生短暫財富不能阻止死亡(詩49:4)。

78:3-8
詩人從祖宗領受關於神的事,也說不要向下一代隱瞞。否則便像祖宗般忘記神的作為和命令,成為頑梗悖逆、對神不忠的人。

78:9
「以法蓮」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支派,常用來代表分裂後的北國以色列(書17:17;詩60:7、108:8;賽7:2、5、8、9、17、11:13、17:3、28:1、3;耶4:15、7:15、31:9、18、20;結37:16、19;何4:17、5:3、5、9、11、12、13、14、6:4、10、7:1等)。

78:12
《中文NET》
瑣安Zoan區(域)位可埃及的三角洲delta,是當時為奴的以色列人居住之地(見民13:22;賽19:11,13;30:4;結30:14)

78:13
見:出14:21

78:14
見:出13:21-22

78:15-16
見:出17:6;民20:11

78:18-19
見:出16:8-13;民11:31-32

78:24
見:出16:13-15

78:25
《中文NET》
「大能者」:因上句有「天上」,故本句的「大能者」可能是天使。七十士本(LXX)及數本近代譯本作「天使」(NEB,NIV,NRSV)。

78:27
見:出16:8-13;民11:31-32

78:44
見:出7:20

78:45
見:出8:5-6、8:24

78:46
見:出10:12-15

78:47-48
見:出9:23-26

78:50
見:出9:3-7

78:51
見:出12:29

78:60
「示羅」:示羅是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首個會幕的設立處(書18:1、19:51;士18:31;撒上1:24)。後來約櫃從示羅抬走後(撒上4:4)被非利士人奪去後就被廢棄了。後來耶和華以示羅的情況預言耶路撒冷的殿也會被廢棄(耶7:12、14、26:6、9)。
030ED7C5-2E2B-4890-BFFE-9823B8F5A001195055F0-14A9-4652-9054-77D463973A76
(圖片來源:聖光聖經地理資訊網)

第七十九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求主解救國家」
《新譯本》:「亞薩的詩」
《中文NET》「詩人悲嘆侵入的國家如何摧殘聖殿和耶路撒冷。他求神饒恕百姓,傾出他的復仇的怒氣向虐待他們的人」
《ESV》: “How Long, O LORD?”

79:1
從這節的內容可見本詩寫於公元前586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摧毀聖殿之後。

79:2
見:申28:26;耶7:32-33

79:7
雅各為以撒之子以色列的本名(創32:28、35:10)。

第八十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求主復興國家」
《新譯本》:「亞薩的詩,交給詩班長,調用“見證的花”」
《中文NET》「詩人哀嘆以色列的沒落,求神如早時向子民施恩。」
《ESV》: “Restore Us, O God”

80:1
《中文NET》
「基路伯」cherubs是有翅膀的天使,據舊約的描寫擁有人和獸(獅,牛,鷹)的特徵(見結1:10;10:14,21;41:18)。他們被形容作有翅膀的活物(出25:20;37:9;王上6:24-27;結10:8,19),在神寶座的周圍服事,尤其是約櫃的周邊(詩99:1;民7:89;撒上4:4;撒下6:2;王下19:15)。耶和華坐在基路伯上的圖畫建議他們被作車輛。結1:22-28(活物)也形容這功能(結10:20作「基路伯」)。詩18:10將基路伯人性化為風。

原文作「發光」。詩人可能引用申33:2,神從西奈山「發光」而來督導摩西為眾支派祝福。「發光」本處譯作「顯出榮美」。

80:4
《中文NET》
原文作「耶和華,神,萬軍」。

原文作「在你百姓祈求的時候,你仍舊發怒多久呢?」詩人預期不住的禱告可息神怒。

80:8
《中文NET》
「葡萄樹」引喻以色列(參結17:6-10;何10:1)

第八十一章

標題:
《和合本》:「聖潔的詩」
《和合本修訂版》:「勸戒以色列的剛愎」
《新譯本》:「亞薩的詩,交給詩班長,用“迦特”的樂器。」
《中文NET》「詩人呼喚神的子民聚集慶節,然後向他們宣告神的信息。神聖的演說(6-16節)回想神如何救贖子民出埃及,提醒以色列人悖逆的往事,表達神要子民順服的心願,又以順服交換護佑的應許。」
《ESV》: “Oh, That My People Would Listen to Me”

81:2
舊約的敬拜中,常常會使用樂器,那麼新約時代聖殿還在的時候照推斷也會繼續這傳統。但聖殿於公元70年被毀後當然沒有了,新約的經文也沒有明顯提到伴隨樂器的唱詩,這讓一些教會堅持不使用任何樂器敬拜。筆者認為舊約既然有這樣以樂器的敬拜,新約亦沒有明令禁止,實用可以容許不同文化選擇自己敬拜神的方式,只要重點仍是神而不是表演。

81:3
《中文NET》
「新月節」是以色列每月的例節。本文的「新月節」是七月間住棚節後的節日;參下句註解。

原文作「月圓的那節日」,指住棚節Feast of Tabernacles。本節日從七月十五日開始(月圓之日)。見利23:34;民29:12。

81:5
《中文NET》
原文作「在他出去對抗埃及地(的時候)」。這應是指出埃及的時期。

原文作「我不知道的嘴唇,我聽到」。「嘴唇」是語言或語音。詩人可能神的聲音,內容記於以下數節。

81:7
《中文NET》
「雷的隱密處」可能引喻西奈山上神的自我啟示;當時神在黑雲中出現伴同雷聲(出19:16)。

「米利巴」Meribah 是「爭鬧」之意。摩西五經記載在「米利巴」兩次相同的事件(出17:1-7;民20:1-13)。兩次都是以色列人埋怨無水而神以神蹟般的供應了。

81:12
這裡提及神讓那些背棄他的以色列民隨自己「剛硬」的心行事,隨自己的計謀而行(羅1:21-28)。

出4:21:如何去理解「神使法老的心剛硬」?

81:16
《中文NET》
本句的言詞,特別是麥子和蜂蜜,同指申32:13-14。

第八十二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神是最高的主宰」
《新譯本》:「亞薩的詩」
《中文NET》「詩人形容神站在“艾”的大會中控告諸神不能在地上推行公正。神宣告他們的判決如人一樣的死去。詩人目擊此場面後,求神在地上建立他公正的法度」
《ESV》:”Rescue the Weak and Needy”

82:1-6
《中文NET》神站在艾的會中,在諸神中行審判,
《呂振中》神站立在神的會中,在諸神中行審判,說:
《和合本》(亞薩的詩。) 神站在有權力者的會中,在諸 神中行審判,
《和合本修訂版》神站立在神聖的會中,在諸神中施行審判。
《新譯》神站在大能者的會中,在眾神之中施行審判,說:
《ESV》A Psalm of Asaph. God has taken his place in the divine council; in the midst of the gods he holds judgment:

這裡提及divine council諸神的大會(王上22:19-23),這是舊約中一個有不同經文支持的概念但鮮為一般信徒認識,筆者會另文探討。

簡單的說,耶和華在巴別塔事件後(創11:1-9)曾將列國分給其他神明(神的兒子)看管(申32:8-9),只後來召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建立以色列國歸自己。但這是神的兒子(這裡的諸神)並沒有按公義去帶領那些列國(這也牽涉屬靈世界對現實世界的權柄的影響:羅13:1、路4:6),所以耶和華要將這些諸神,至高者(耶和華)的兒子審判,他們本來是神明不會死掉,卻要死掉像人間的王子一般。最後詩人求神將萬國收回,這就是耶穌復活後要讓門徒一起作的事(太28:18-20)。

以下是《中文NET》的分析:
《中文NET》
「神站在1艾的會中2,在諸神3中行審判4」

  1. 或作「主持」。

  2. 「艾」的會中assembly of EL 只用在本處,有幾種看法:(1)「艾」El 指神自己;這是形容神主持天庭的大會。(2)「艾」是形容詞;神站在「大會」中如詩36:6及80:10。(3)本譯本假定本處指迦南的大神「艾」El,迦南諸神大會的主持。(見賽14:13,該處稱艾的大會為「艾的眾星」)。在烏加列Ugaritic的神話中’dt’ilm 是「諸神的大會」在克多Kirtu王宮中舉行;巴力Baal在那裏叫艾賜福克多的國家(見G.R.Driver, Cauaanite Myths and Legends 91)。假如詩82:1引據這「諸神的大會」,本詩就是駁斥迦南的宗教。以色列的神侵略艾的大會,判定會中諸神不能維持公正,又判決他們面臨的覆沒。有關本論的研究可參W.VanGeureren,”Psalms”EBC5:533-36。

  3. 原文elohim。本譯本假定「諸神」指異教諸神,根據迦南宗教齊集開大會的眾神。否定這駁斥迦南宗教觀的認為「諸神」是指人間的審判和掌權者(有時指為神所委任的官員),(見出21:6;22:8-9;詩45:6),或是天使(見創3:5;詩8:5)。

  4. 神在諸神中行審判明顯地指出神的主權,為宇宙性的君王。見8節,詩人勇敢地確認此論。

82:6-7
如果理解這些「諸神」只是高貴的人(王)的稱呼,就解釋不了為何要稱呼他們作神(聖經沒有其他地方稱人作神),也解釋不了為何他們的像凡人死去又何特別之處。

第八十三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求主敗敵」
《新譯本》:「歌一首,亞薩的詩」
《中文NET》「詩人求神拯救以色列免受外邦的攻擊。他回想神在底波拉Deborah和基甸Gideon的日子如何擊退以色列敵人,現在祈求這些兇惡的列邦同蒙羞辱。」
《ESV》:”O God, Do Not Keep Silence”

83:6
《中文NET》
夏甲人Hagrites亦在代上5:10,19-20中提及。

83:8
《中文NET》
原文作「他們成為羅得眾子的膀臂」。「膀臂」是軍事力量的象徵。「羅得子孫」是摩押人Moabites和亞捫人Ammonites。

83:9
《中文NET》
詩人引用基甸Gideon戰勝米甸人Midianites的事蹟(參士7-8),以及巴拉Barak勝過由大將西西拉Sisera統領的耶賓Jabin軍隊(士4-5)。

83:10
《中文NET》
「隱多珥」Endo。在基甸和巴拉的勝仗中皆無提及「隱多珥」,但兩次戰事都在該處附近發生。

原文作「他們是糞」。屍首比作糞土的亦見於王下9:37;耶8:2;9:21;16:4;25:33。

83:11
《中文NET》
俄立Oreb西伊伯Zeeb都是基甸擊敗的米甸將領。以法連人擒拿處死他們,將首級送去基甸(士7:24-25)。

西巴Zebah撒慕拿Zaimunna是米甸的王,為基甸所擒拿處死(士8:1-21)。

第八十四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渴慕耶和華的殿宇」
《新譯本》:「可拉子孫的詩,交給詩班長,用“迦特”的樂器。」
《中文NET》「詩人表達心願想在耶路撒冷聖殿中與神同在,因為耶和華是百姓的保護者。」
《ESV》:”My Soul Longs for the Courts of the LORD”

84:1
《中文NET》
傳統性譯作「萬軍之耶和華」,這稱號圈點出神全權的地位。

或作「你的(眾)居所」.眾數可能指數量或質量;這是神特殊的居所得。(詩43:4; 46:4; 132:5,7)

84:5
《中文NET》
「流淚谷」:原文 bakha「巴克」;可作生長在谷中的植物,O. Boronski認為這是黑桑葚 Black Mulberry。有的認為字根 bakha 是流淚,故譯作「流淚谷」或「苦難谷」

MT古卷作「他們叫這谷成為泉源」,本句欠解.許多中世紀的希伯來本MSS和七十七本(LXX)皆認為本句主詞是神,而譯作「他(神)使它(山谷)成為泉源」。

「秋雨」這罕用的字指(秋)雨。(見珥2:33)

或作「水池」。水既對生命如此重要,是合宜的神恩行和賜的像徵。朝聖者走向耶路撒冷的時候,神照顧他們肉體的需要,給他們先嘗在聖殿等待他們的福份。

第八十五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為國求福」
《新譯本》:「可拉子孫的詩,交給詩班長。」
《中文NET》「神的子民回想祂昔日如何饒恕他們的罪,求神再度施恩,期望更新的福份。」
《ESV》:”Revive Us Again”

85:1
從這節的內容顯示該本詩該寫於被擄之後。

85:8
詩人對耶和華在發怒後再施慈愛有信心,但明白他的子民不可轉向愚昧。

思考問題:
當我們犯罪後會向神救寬恕?還是會逃避神?我們可有詩人的信心當我們回轉神會再次復興我們?

第八十六章

標題:
《和合本》:「求主恩賜」
《和合本修訂版》:「求主恩助」
《新譯本》:「大衛的禱告」
《中文NET》「詩人求神憐憫,救贖他脫離仇敵。」
《ESV》:”Great Is Your Steadfast Love”

86:1-4
詩人坦白自己的困難與需要,祈求神的憐憫。

86:5
詩人以耶和華的本質(出34:6-7;民14:18-19)向祂祈求。

86:8-10
「諸神之中」:詩人將耶和華和其餘的神作比較,但如果詩人心目中覺得這些「神」是不存在的,那這讚美又有何意義?但詩人指出只有耶和華才是偉大的「神」。

86:11
「救了我的性命免入陰間的深處」:陰間是死人(義人、惡人)所到的地方(創37:35、42:38、44:29、31;民16:30、33;撒上2:6),換言之是救詩人脫離死亡。

86:15
見:出34:6-7;民14:18-19

86:16
詩人謙卑自己,稱自己為「神婢女所生的兒子」。

詩人祈求神的憐憫和拯救,他訴諸的不是自己的義而是神的憐憫與慈愛,從他不住的祈求與讚美看出他的信心(86:3、10;路18:6-8)。

第八十七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錫安頌」
《新譯本》:「歌一首,可拉子孫的詩」
《中文NET》「詩人慶祝耶和華與錫安同在,和錫安居民特殊的身份。」
《ESV》:”Glorious Things of You Are Spoken”

87:1
《中文NET》
原文作「他的根基在聖山上」。「他的根基」指神的居所在錫安。「山」作複式指環繞錫安的眾山 (参詩125:2; 133:3)

87:2
「錫安」(Zion)或「錫安山」位於耶路撒冷,專指的耶路撒冷中「大衛的城」(撒下5:7;王上8:1;代下5:2;詩9:14、48:2等),亦代表整個耶路撒冷(王下19:21、31;詩2:6、9:11、14:7等)

87:4
「拉哈伯」:是神話故事中的大海怪。曾以它比喻埃及(賽30:7)。

第八十八章

標題:
《和合本》、《和合本修訂版》:「求主眷顧」
《新譯本》:「歌一首,可拉子孫的詩,就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訓誨詩,交給詩班長,調用“麻哈拉利暗俄”」
《中文NET》「詩人在痛苦中乞求神的解脫他這不停的激烈的苦難。詩人認為他的苦難出自神,但仍舊在盼望中抓緊神。」
《ESV》:”I Cry Out Day and Night Before You”

88:9
《中文NET》
原文作「我向你舉手」。「向神舉手」是禱告的姿態(參出9:29, 33; 王上8:22, 38; 代下6:12-13, 29; 拉9:15; 伯11:13; 賽1:15)。

88:10
《中文NET》
「陰魂」:原文作「拉乏音」Raphaim,專指佔據死人之地的。

88:11
《中文NET》
「滅亡/冥府」:原文作「阿巴頓」Abaddon,是陰間 Sheol 的另名。本字從動詞字根「死去」而來。

思考問題:
這是唯一一篇沒有在最後表示得到希望或安慰的詩。詩人陳述他的痛苦與苦難,並表達天天的禱告沒有得到垂聽。他質問神為何對掩面不顧,言詞是何其痛苦懇切!我們可能也有同樣覺得被痛苦包圍得不到幫助,懇切禱告也未獲應允的時候,但我們可會像這詩人仍堅持向神傾心吐意?這看似投訴的禱告也被記載在聖經,可見我們的禱告並不需要公式化,並不需要只說一些對的事情,而是將他們的心向神顯露。

若你有其他有關聖經或信仰的問題,可按這裡發問


  1. 高臺(9、16、17節)、盾牌(11節)、避難所(16節)